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大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业内人士表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奠定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对稳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带动IDC、ICT设备、光模块、温控等细分行业的需求,对于计算机而言,受益的方向包括基础软硬件、数据及数据安全等方向。
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数”指数据,“算”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东数西算”是继“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后的第四大工程,分别对应水、电、气、算力四大领域。自此,以“东数西算”为代表的数字基建将开启新序幕。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2021年6月指出,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约2%的数据中心,支撑了占全国GDP约36.2%的数字经济规模,对提升全社会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巨大。
实施 “东数西算”工程具有以下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二是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三是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四是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东数西算”是基于国家战略框架下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全国一盘棋下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目的在于平衡东西部算力需求与要素资源不匹配的问题,未来国内数据中心所承载的需求分层将更加清晰,东数的成本会明显下降,带动工业互联网、AI推理、边缘计算业务成熟;西部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在需求聚集下显著提升,服务于算法分析、视频渲染、超算、存储备份等大算力场景,同时促进当地企业和政府上云进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新高司,2022年初我国数据中心规模约为500万标准机架,未来算力年增速超过20%,中金公司测算每年将带动约1000亿元投资。梳理2021年上半年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区域发布的政策文件,测算至2025年集群总体投资规模约为6604亿元。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预测,2020年数据中心相关IT投资规模约为4167亿元,占GDP比重2.8%。若剔除对服务器等下游自采购设备的拉动,中金公司预测2020年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仍超过2500亿元。中金公司认为,全国一体化布局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本质上是在引导需求的重新分布和适度先行建设。数据中心产业投资的提升同时带动了配套机电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