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记者获悉,随着八大枢纽节点集群起步区明确,四川、贵州、内蒙古、宁夏等相关地区正加紧布局建设,引进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落地,并在电价、资金、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打造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产业集群。与此同时,不少头部企业也加快枢纽节点的征地、建设工作,聚焦绿色集约的方向,加快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于2020年9月投运的成都超算中心填补了西部地区超算体系的空白。目前成都超算中心的算力高达10亿亿次/秒,为30个城市、600余家用户提供算力服务,服务量子生物信息系统等12个国家级课题项目建设。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成都超算中心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四川天府表示,“东数西算”工程中,成渝枢纽规划设立的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其起步区为成都市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成都超算中心则将在起步区中担当重要角色。“既要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势赛道,也要打牢基础软件等基础赛道,谋划布局元宇宙、脑科学等未来赛道,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集聚,加快形成支撑‘东数西算’工程战略使命的能力。”刘杰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八大枢纽节点均已完成批复,各个枢纽节点集群起步区边界明确。
其中,京津冀枢纽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集群起步区为张家口市怀来县、张北县、宣化区。将围绕数据中心集群,抓紧优化算力布局,积极承接北京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为韶关高新区。将围绕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优化算力布局,积极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起步区获批建设,是落实‘东数西算’的重要起步,每个起步区的批示都对应了一些建设目标,代表着集群以及枢纽节点未来的建设方向。”中国信通院云表示,通过数据流引领带动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东数西算”不仅有助于打通我国东西部数字产业的大动脉,实现数字资源、数字算力、数字产业、数字服务等一系列生态的合理布局,还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四川、贵州、内蒙古、宁夏等相关地区正加快部署,瞄准绿色化、集约化,加快引进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向南20多公里,有一块巨大的景观石,上面的四个大字引人注目——“中国云谷”,这便是全国闻名的和林格尔新区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园区。随着内蒙古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新区正加快打造“东数西算”的国家北方算力中心。
“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在园区共完成投资约60亿元,建成投用了11栋机楼,在建7栋机楼,到2021年底,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00万台。”和林格尔表示,园区已有华为、阿里、百度、腾讯、浪潮等100多家应用企业先后入驻,相关上下游企业达到400多家。下一步将着力引进各大银行、各类金融机构布局建设数据中心,构建集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服务于一体的IDC产业生态集群。
不少地方乘势而上,明确下一步建设目标,并通过“真金白银”支持相关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