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新冠产业链利好频传。2月20日晚,凯莱英公告,公司再签大订单,合同金额达35.42亿元。同日,海辰药业和科兴制药也相继发布公告。其中,海辰药业称,抗新冠药奈玛特韦原料药及其关键中间体项目获备案;科兴制药称,合作开发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药。
就在前一日(2月19日),我国批准新冠疫苗“混打”加强针,可选智飞或康希诺疫苗。
凯莱英2月20日晚公告,公司持续为某制药公司(简称“客户”)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过程中,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与客户签订了相关产品新一批的《供货合同》,本次合同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5.42亿元,新的供货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已正式生效。公司称,若本合同顺利履行,交货时间为2022年度,预计将对公司2022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凯莱英于2021年已先后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金额分别为4.81亿美元和27.2亿元人民币。不过,公司均因交易涉及保守商业秘密,根据公司与客户签订的相关协议,未披露交易对手方基本情况、产品相关信息。
业内普遍认为,订单来自辉瑞新冠口服药。对此,公司证券部人士此前对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回应称,公司的订单和在研项目,都不允许披露客户名称、治疗领域以及药品名称。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有15家是公司的客户,如辉瑞、礼来、默沙东等。
在全球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加速研发的推进下,我国CDMO公司连续接到订单。此前,博腾股份公告,收到辉瑞旗下公司6.81亿美元采购订单。
另外,在原材料和中间体的布局方面,海辰药业2月20日晚公告,控股子公司安庆汇辰于2022年2月18日取得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出具的项目备案,项目名称为“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年产100吨抗新冠药奈玛特韦原料药及其关键中间体建设项目”,项目竣工时间为2022年,项目总投资5008万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
不过,公司提示风险称,该项目的原料药因涉及专利,不能对外销售,目前仅供公司科研使用。项目未来是否能够达到公司科研目标等事项存在严重不确定性。本项目涉及的中间体仅限非法规市场销售,目前无固定订单,公司与辉瑞公司无任何商业合作。合成该中间体所需的原料6,6-二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烷(CAS号:943516-54-9)渠道尚存在不稳定性,价格存在波动,项目未来投产后收益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科兴制药2月20日晚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科兴于2022年2月18日与安泰维签署《SHEN26项目合作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安泰维将其取得的或持有的SHEN26知识产权独占许可给深圳科兴,将产品后续研发权利、商业化权益转让给深圳科兴。SHEN26是一款新型冠状病毒聚合酶(RdRp)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病毒核酸合成达到抗病毒效果,目前已完成实验室开发,正在进行临床前药学和工艺开发,并提交了相关专利申请,已被列入2021年度广东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科技攻关应急专项。
除新冠特效药外,2月19日,我国批准了新冠疫苗“混打”加强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