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主题基金扎堆 “极端化投资”隐忧重重
2022年开年以来,新能源、医药等热门赛道持续调整,与2021年春节后白酒相似的剧情再次上演,此前似乎“金刚不坏”的赛道投资遭遇严峻考验,在过去两年迅速“膨胀”的相关主题基金受到重挫。在业内人士看来,部分基金“押注”热门主题,极端化投资博取短期业绩排名,导致资金集体涌入热门板块,又在下跌时集体调仓带来一定踩踏效应。
政策“组合拳”快且准 经济“热力图”春意浓
今年首月经济运行数据即将揭晓。一系列先行指标和宏观数据显示,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的效果逐步开始显现,经济平稳开局可望可及。专家认为,经济运行恢复向好的信号正陆续出现,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节还应稳固加力,财政货币政策存在加码空间,同时应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充分展现“组合拳”的威力。
成长股机会显现 市场风格料趋于均衡
上周A股市场震荡反弹,上证指数逼近3500点。在市场风格上,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价值蓝筹表现可圈可点,而包括新能源板块在内的成长股也呈现反弹趋势。在券商机构看来,当前市场风格仍然偏向于稳增长主线,但成长股的投资机会逐步显现,后市市场风格将趋于均衡。
沪股通扫货深股通抛售 外资“流向分歧”创纪录
据统计,2月以来,沪股通累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205.04亿元,深股通则累计遭净卖出121.59亿元,沪深市场外资流向的“背道而驰”令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与近两年MSCI等国际指数暂缓提升A股纳入因子,造成“配置盘”外资的流动趋于稳定,转而由“交易盘”资金逐渐主导短期的外资整体流向有关。
成长股回升仍待观察 “稳增长”主线有望扩散
上周,市场风格出现一定幅度的切换:前期回调明显的偏成长风格,如新能源、科技硬件、医药等企稳反弹,部分“稳增长”相关板块则小幅回落,一些投资者重又纠结于未来的市场主线。对于本周的市场,机构前瞻认为,虽然成长风格近期触底回升,但其能否重回上涨趋势仍需时间观察。在两到三个月的周期内,“稳增长”行情或将持续。
四大因素支撑海外机构看多中国资本市场
日前,包括瑞士信贷、华尔街投行Bernstein、汇丰银行、高盛及瑞银等五大国际投行集体看多中国。其中高盛认为,A股现在更具投资性。Bernstein分析师认为,市场预期中国新增社会融资将出现增长,货币政策将更为宽松,股票估值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更具吸引力。瑞银上调中国评级至“增持”,尤其看好中国互联网公司。
银行理财遭遇非标资产荒 挖增量调结构双管齐下
据悉,截至2021年末,6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非标资产占比,已经全部低于6.1%。这也带动国有大行集团口径(含总行和理财子)的非标占比集体下降,因为总行管理的老资产中的非标早就停止新增。
明星经理“隐性持仓”曝光 加仓中小市值龙头
由于基金四季报仅披露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投资者很难对基金经理的调仓思路有完整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均衡分散的基金经理。但近日一些明星基金出现在部分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前十大重仓股外的持仓情况浮出水面。
24地计划“推动企业上市” 七省166家企业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