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国资委获悉,新年伊始,中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具体来看,1月份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利润总额1852.7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净利润1423.8亿元,同比增长10.2%;上交税费3521.6亿元,同比增长18.2%,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多地释放“深化国企改革”政策信号 混改、重组成“标配”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截至去年年底,针对央企、各地方国企设定的70%目标任务已顺利完成。记者梳理发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召开地方两会所明确的2022年重点工作中,共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表态,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虎年A股“倒春寒” 绩优公募受重创 逢高减持还是逢低吸纳?
据统计,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仅有7%获得正收益;而私募基金也同样面临净值大面积下跌,甚至有不少触及预警线,今年清盘现象增多。近九成百亿私募亏损,部分私募大佬的产品也跌破预警线。
央行多次强调“重价不重量”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逐步向价格型转变
央行日前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观察流动性松紧程度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是市场利率,判断货币政策姿态也应重点关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 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场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宜过度关注流动性数量以及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14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蓝筹还是成长?机构激辩A股风格走向
2022年以来,A股市场分化再现。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成长股在2021年表现突出,今年却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医药、食品饮料等热门板块也大幅回调。与此同时,大金融板块、地产、家电等产业链以及基建板块出现明显上涨。对于“再度抬头”的价值蓝筹和面临较大回调的成长股,机构普遍认为,政策加力下,“稳增长”风格或将持续,但在大幅调整后,后续市场风格仍存向成长切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