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
着眼于稳增长,降准降息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落地,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有为、靠前发力。今后一个时期,货币政策将如何继续下功夫、做文章,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输出强大“正能量”?在1月18日召开的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给出了权威解答。
绩优股也遭减持 基金机构“挑食”基本面
截至1月18日,有4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1年的年报业绩快报,50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年报业绩预告,部分绩优股浮出水面。不过,记者观察发现,部分公司虽然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却成为基金机构陆续“出货”的对象。
央行: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8日就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强调,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
超资产规模申购再现 网下打新乱象亟待规范
因赚钱效应明显,网下打新吸引各路资金积极涌入。随之而来的是,网下打新违规时有发生,一些机构风控不严和合规意识淡薄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近日,有承销商在微信群中称华创证券在网下打新时涉嫌超额申购,引发业内讨论。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出炉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央行:货币政策的工具箱要开得再大一些
1月18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就近期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刘国强表示,当前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货币政策的工具箱要开得再大一些,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稳增长底气足 多地今年经济增速目标瞄准“6”以上
截至1月18日,全国已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公布了2021年的地方生产总值(GDP)增速与2022年GDP目标增速。在经济运行面临三重压力下,多地的经济发展目标依然保持力度,将GDP增速设定在6%以上,体现出地方稳经济增长的十足底气。
新股破发成常态 盲目打新的快睁大眼睛
新股破发成为了常态,2022年开年以来,新股首发连连遇挫,截至1月17日,今年共上市14只新股,其中有4只个股首日破发,占比28%。“打新不败”神话不再,盲目打新的投资者应睁大眼睛,仔细甄别企业质地。
新国潮高端化不能以“提价”了之
国家统计局于1月17日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伴随经济的稳步增长,人民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得以显著提升,“国潮”也因此被重新定义。
去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61%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持续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全年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低水平。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不确定因素较多 抓紧实施扩内需系列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