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价格于2022年中或迎来拐点,这些公司有望迎来高景气度。1月13日晚间,国际医学发布公告,经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对两家医院作出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等处理意见。根据规定,该事项触发了“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公司股票自1月14日开市起停牌一天,自1月17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自1月17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国际医学”变更为“ST国医”。
消息面上,因在西安疫情防控中出现拒诊,国际医学旗下西安两所医院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受到西安卫健委的通报处理。本轮疫情发生后,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未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落实到医疗救治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未能履行救死扶伤职责,未落实首诊负责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导致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恶劣。
1月13日,国际医学开盘不久后封住跌停板,1月5日以来累计跌幅超过25%。值得关注的是,三个月的停业整顿之下,国际医学今年一季度业绩或受到重大影响,很可能会“颗粒无收”。
进入2022年,在生猪产能恢复、养殖企业出栏增加的背景下,生猪价格仍持续下跌。根据农业部数据,2021年10月9日,平均批发价不到18元/公斤,这一价格几乎回到了2018年中水平。随后略有反弹,最新平均批发价不到22元/公斤。与2019年11月初的最高52元/公斤的价格相比,最新价格跌幅接近60%。
另外,相关数据显示,生猪出栏价格已从2022年1月1日的16.45元/公斤跌至1月12日的14.33元/公斤,跌幅达15%,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企业首次跌破盈亏平衡线。
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与猪周期、以及供求关系有必要联系。猪周期时间一般比较长,2006年以来,中国共经历了四轮猪周期,每一轮的磨底期都很长,本轮猪周期也不例外。
猪肉价格反弹的核心是去栏。2021年9月,国内生猪存栏量达到43764万头,与近八年高点几乎持平。能繁母猪存栏决定生猪的产能,而本轮能繁母猪的淘汰进程在2021年7月已经开始,2021年11月,能繁母猪存栏4296万头,自7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下降,去栏初显成效,但依然处于相对高位。
猪周期拐点何时到来,这是养殖户及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结合多个机构的观点,发现行业共识是今年上半年在低猪价的影响下,能繁母猪将进入加速去化阶段,行情最早有望在年中开启反弹。
国泰君安表示,本轮猪周期的价格拐点预计在2022年4月到6月。在一季度猪价较低背景下,生猪去产能有望加速。市场对猪周期反转的预期强化,催化近期的板块表现。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当前猪周期自2018年5月开启以来至今已经44个月,接近过去猪周期的典型长度,新一轮猪周期可能在2022年第二季度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