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交易所17日宣布,作为世界首创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沪港通迎来七周年。截至11月10日,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七年累计成交额达64万亿元人民币,累计1.5万亿元人民币净流入内地股票市场。
香港交易所表示,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平稳运行、不断壮大,为香港和内地市场带来双赢,不仅大力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
分析人士表示,过去七年,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内地和香港市场交易热情空前,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迈上新台阶。
2014年11月17日,连接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沪港通机制启动;2016年12月5日,连接深圳和香港股票市场的深港通机制启动。沪深港通的开通,让内地和香港投资者首次在不改变本地市场交易习惯的原则下,方便快捷地直接参与对方市场。
沪深港通成交持续活跃、屡创新高。香港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今年日均成交额达1222.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上涨35%;南向港股通今年日均成交额达440.6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上涨87%。
截至2021年11月10日,南向港股通七年累计成交额达23.1万亿港元,累计2.1万亿港元内地资金净流入港股。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港股的总额持续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亿港元,增至2021年11月10日的2.2万亿港元。
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升级,已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共同市场,为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共同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积累了经验。这个共同市场通过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境内外交易机制的对接。截至三季度末,沪深港通下可交易的这个共同大市场的总市值近100万亿元人民币。
“沪深港通为香港和内地市场注入新活力,不但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便利了全球资金投资中国,也提升了香港交易所的市场流动性和国际竞争力。香港交易所将继续不断丰富产品类别,完善和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扮演好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毛志荣说。
沪深港通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进行跨境资产配置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有监管保障、风险可控前提下,沪深港通便利了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在无需换汇跨境情况下,能在各自交易时段内以各自熟悉的交易模式,交易对方市场标的证券。境外投资者对内地股票市场的投资有70%左右是通过沪深港通进行的。
作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模式,互联互通既是创新,也是挑战。在交易习惯、机制大不相同的情况下,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也在不断优化创新互联互通的机制和生态圈。
毛志荣表示,香港交易所与各方合作伙伴一起,不断丰富沪深港共同市场的内容和业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同时,沪深港通业务生态不断丰富,跨境产品规模不断上涨。截至三季度末,内地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持有港股的规模(不含QDII基金)约425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年底增长了近九倍。
互联互通产品生态圈丰富。10月,香港交易所成功推出首只A股期货品种——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11月,内地多家基金公司推出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ETF。
跨境指数不断丰富。三家交易所旗下的指数公司不断拓展跨境等指数领域,发布的跨境指数数量从2018年年底的321只,增加到今年上半年末的429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