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沪指冲关3700遇阻回落,收报3675点,沪深两市成交额接近1.5万亿元。截至周三,A股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3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直逼2015年连续43个交易日成交额破万亿的历史纪录。
“成交量越大,意味着市场资金流入和流出的速度加快。”深圳诚诺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兼研究总监胡宇认为,持续放量并非好事,市场下一阶段可能会结构性的调整,特别是前期涨幅比较大的板块。
在A股市场成交量持续火爆的当下,量化投资的交易策略被普遍认为显著放大了市场的交易量。
9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重磅发声,重点提到量化交易监管。随后,监管机构向量化私募了解情况。
对此,量化私募宏锡基金合伙人陈迪强认为,任何行业发展都有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做好自己,依法依规执行。
9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出席2021年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大会暨年会时,谈到了针对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监管问题。
他提到,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易会满在上述大会上还表示,最近几年,中国市场的量化交易发展较快。交易所对入市资金结构和新型交易工具怎么看?希望大家做些思考。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极致演绎,持股数量多、行业分散的量化基金迎来高光时刻。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中证1000上涨15.55%,创业板上涨了9.80%,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上涨1.41%和4.74%,沪深300下跌7.37%。
今年上半年,按照百亿以上私募管理人的可得样本统计,中证500指数增强私募策略收益率14.3%,同期主动多头私募策略收益率为5.8%。
据中信证券研究部估算,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国内量化类证券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10340亿元,正式迈过“万亿”关口,并在同时期证券私募行业4.87万亿元总规模的占比攀升到21%。
量化规模站上万亿元关口,百亿量化私募数量也突破了二十家,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华西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的测算,A股巨量资金交易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受到结构牛市吸引进来的资金,包括北上资金;二是场内机构资金的调仓;三是量化交易,这部分占到较大比重。
量化私募为此受到了各方热议,近日市场传言称,量化私募收到了监管的窗口指导,要求其降低频率并限制规模。
有头部量化私募对窗口指导表示否认,表示主要是一些常规的问询,包括行业发展情况以及规模、换手等。
对于连续36天的万亿元成交,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不会出现大幅调的系统性风险,接下来的调整应该是集中在前面涨幅比较大的一些板块。
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今年以来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碳中和龙头等ETF涨幅超过50%。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形容未来最好的方向是“一桌顶流麻将”。
具体是指,第一方向是代表着未来新能源受益的方向,叫“左磷右锂”;第二个方向是光伏,包括风电、清洁电的这一块的建设方向,受益的方向;第三个方向是 “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方向。这代表着中国要解决自己的卡脖子,自己的产业结构的薄弱环节方向。第四个方面,是农业的革命转基因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