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个股而言,有3家企业的跟投收益率超过10倍。具体来看,中信证券跟投的纳微科技(688690.SH)两年收益率达到了1176%,广发证券跟投的美迪西(688202.SH)达到了1168%,东兴证券跟投的固德威(688390.SH)达到了1145%。
当然就投资来讲,有得必有失。也有6家券商在跟投项目亏损上千万元,但总体而言仍然是“赚多赔少”。其中单个个股上亏损最多的同样是“跟投王”中信证券,在凯赛生物(688065.SH)上认购1.11亿元,账面浮亏1883万元;华泰联合证券跟投三生国健(688336.SH)6000万元,浮亏1696万元;招商证券跟投久日新材(688199.SH)7416万元,浮亏1431万元。
“在国际市场上,其实很多投行都有参与保荐项目IPO的惯例。”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告诉记者,“参与跟投十分考验券商的专业能力,而且在辅导过程的几年时间内,券商对跟投企业的了解是十分深入的,在这种情况下跟投盈利概率会相对提高,而如果真的判断失误导致投资亏损,那么也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此外,也有券商内部人士指出,由于科创板背后不同券商参与IPO家数和营收规模不同,跟投市场也出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大券商项目数全面碾压小券商的现象。
今年的另一个特征是,科创板二季度以来赚钱效应良好,使得今年券商到期解禁的力度明显弱于去年同期。
以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为例,自2020年设立以来持续性走高,在2020年7月达到最高位1726点,当月也是科创板部分股东满一周年解禁,由此出现了减持潮,这也导致该指数持续震荡下跌,短短两个月跌去了24%。
Wind资讯显示,今年7月~9月,对应的解禁市值分别为2355.71亿元、1362.78亿元以及599.84亿元。其中,7月的解禁市值占2021年科创板解禁总市值近四分之一,仅次于2020年同期3527.37亿元的规模,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第二大解禁高峰。
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科创板整体形势向好,券商跟投部分浮盈可观,尚未出现券商减持潮。
广发证券资深策略分析师曹柳龙指出,解禁不是很重要,因为解禁不代表减持。根据测算,目前科创板解禁后的减持比例大概就3%左右。整体来看,产业资本的减持还是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解禁后减持成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