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保险股重挫5.5%,其中,中国人保大跌6.37%,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跌幅均超5%。保险股昨日的大跌与二季度公募基金的大幅减持遥相呼应。
公募基金二季报已披露完毕,据数据梳理,二季度,在五大险企中,公募基金对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这四大险企的持股量环比降幅均超过40%,对中国人保的持股量环比降幅也超过20%。公募基金二季度对保险股整体呈现大幅减仓态势。
实际上,公募基金从一季度就已经开始减持保险股。据本报记者统计,公募基金一季度对A股五大保险股的持股量环比降幅均超过30%,对五大上市险企持股市值环比大降46%。二季度,减持叠加股价下跌,公募基金对保险股的持股市值再度环比骤降60%。
公募基金为何大幅减持保险股?主要原因还是今年保险业增速持续低迷。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行业保费同比增速一度达到了12%,但从3月份开始,保险业逐月累计保费增速持续放缓,一季度行业保费同比增速降为7.8%,前4月增速再次降为4.34%,前5月增速微幅反弹至5.5%,前6月却再度降为5.2%。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3万亿元,其调仓动向备受市场关注。据中泰证券研究院统计,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大幅加仓了电气设备、电子、化工、医药生物、汽车等板块,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被大幅减持。
在非银金融板块中,保险板块也是公募基金重点减持对象。据统计,自去年四季度加仓保险股之后,公募基金对保险股开启了连续两个季度的大幅减仓。
公募基金的操作手法与保险业基本面的变化高度契合。2020年,保险业保费不仅没有负增长,而且还实现了6.1%的同比正增长。此外,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保险业诸多向好迹象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想象空间。市场对重线下展业、重面访的保险业信心开始恢复。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对中国太保的持股量环比暴增346.7%,对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人保的持股量增幅均超过45%,对中国平安的持股量也增加了34%。
然而,今年保险股的基本面走势,让保险业和资本市场有些出乎意料。3月份以来,保险业保费增速持续萎靡不振,上半年同比增速仅为5.2%,这一增速看起来并不低,但其实,衡量行业业务价值及对股价影响巨大的新单保费却出现大幅下滑。
一般来说,当期行业保费由续期保费与新单保费共同构成,剔除续期保费的新单保费最能反映行业发展现状,但从3月份开始,寿险个险新单标保增速掉头直下,单月同比负增长达29%,4月份、5月份进一步恶化,该指标同比负增长幅度分别达37%、43%。
一家保险中介总经理对记者表示,“看到行业新单保费如此大幅下跌,不少险企领导都懵了,大家都在疑惑,保险业不行了吗?事后,大家将低增速归因于开门红过度透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代理人红利消失、产品不对消费者口味等,这些原因都有道理。但总体来说,保险业是周期性行业,低增速是周期性的体现,公司6月份新单保费略有回暖,行业长期仍有增长潜力。”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很迅速。鉴于保险业增速调头向下,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就已大幅减仓保险股。数据显示,与去年四季度大幅加仓截然相反,今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险企中,公募基金对中国平安的持股量减持幅度最低,环比减持幅度达38.6%,对新华保险的持股量减持幅度最高,达75.7%,对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的持股量环比减持幅度介于这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