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两年来,科创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其板块定位、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适配。从换手率看,今年前5个月,科创板日均整体换手率为2.56%,高于同期主板、创业板换手率水平。从定价效率看,科创板放宽了涨跌幅限制,优化了融资融券安排,市场博弈更为充分,有利于加快均衡价格形成。与此同时,“炒新现象”明显减少。科创板公司上市后在公司治理和持续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目前,科创板正如市场预期运行,发挥制度改革“试验田”功能,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加快创新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环。那么,未来又有哪些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董登新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是A股市场的一场革命,为A股市场带来了制度上的系列创新和整个市场生态的变革。
与此同时,科创板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科创板在上交所设立,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突破和标志性意义。科创板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的专属市场,同时与注册制进行了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交所的市场科技含量、地位和影响力。”董登新称。
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在6月4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称,得益于资本的助力,不少企业在登陆科创板后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深耕研发,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未来,科创板将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目标,为科创企业源源不断注入资本动能,推动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
就科创板的制度改革而言,在近两年的运行中,相关制度改革得到了检验。当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创板的制度建设也存有完善的空间。
“科创板的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率先取消新股申购的市值配售规则,真正实现场内外投资者实缴资金进行申购新股,这更能够体现市场化的定价原则,更有利于IPO定价的市场化。”董登新称。
他同时建议称,科创板可以细化一些交易规则,在包容性和市场化方面进行改革试点,比如实行“T+0”回转交易,取消个股的涨跌幅限制等。
“注册制的改革需要持续完善和深化,应该说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时。” 在6月10日举行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表示,上交所将持续深化科创板的注册制改革,坚守硬科技的定位,健全审核机制,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