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是中国航天航空工业布局较早的重点省份,国内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就诞生在湖南。近年来,湖南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航天航空产业。当前,湖南已初步构建以株洲航空产业园为核心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和以长沙高新区为核心的航天产业集群,在整机、关键分系统、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等重要装备和关键部件领域具有鲜明特色。2019年召开的湖南航天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提出,力争到2022年实现湖南航天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多家湖南上市公司闻风而动,在航天产业链中淘金。除华菱线缆、三一重工之外,还有多家湖南上市公司在鼎力支持中国航天事业。例如,亚光科技的配套组件长期应用于航天器材,飞鹿股份切入航天涂料领域,时代新材正在研发航天级高分子柔性屏膜材料。
在湖南上市公司纷纷切入航天产业链的同时,科研机构也不甘落后。中南大学表示:“我院在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方面有突出的科研优势,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中国航天事业。目前,由我们主导的超大型铝合金材料/构件制造产业化项目已落户岳阳市城陵矶新港区,预计投入资金55亿元,建成具备年产能30万吨、年产值达155亿元的新型铝加工企业。”
除众多上市公司、科研机构之外,很多央企也前来湖南助阵。5月26日,湖南航天智能传感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南航天”)项目在望城经开区签约,这是湖南省第一家专注于航天智能传感技术领域的研究院。湖南航天是大型军工央企、世界500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二级企业。根据签约内容,航天磁电将投入1亿元,将湖南航天打造成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和产业培育于一体的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高性能磁电编码器、电流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导航传感器、信息安全半导体芯片等相关技术和产品。
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应伟表示:“航天磁电计划在5年内实现15个以上科技成果的引进或孵化,获得60多项发明专利,产业集群规模达30亿元,实现净利润3亿元,累计创造税收超3亿元,最终形成技术、人才和成果的聚集,营造出良性协同的航天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