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开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春节前后出现明显风格切换。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中等偏高位置,但结构分化明显。笔者认为,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坚守基本面研究和估值体系,在部分行业中仍能找到较好的投资机会。中期来看,双循环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仍然是主要的成长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上行通道。随着海外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需求有望企稳回升,我国较多产业呈现出全球竞争力较快提升态势,企业盈利有望取得较好表现。
资金面上,流动性回归常态,估值继续扩张空间有限。笔者认为,投资主线可能从估值扩张转变为业绩驱动。整体资金流向权益市场态势并未改变,在我国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全球资产对中国权益资产依旧较为低配,而房地产调控以及信托、理财资金转型也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
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中等偏高位置,但结构分化明显,在笔者看来,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坚守基本面研究和估值体系,在部分行业中仍能找到较好的投资机会。
中期来看,双循环驱动下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仍然是主要的成长方向,结合当前估值水平,今年A股投资机会将主要来自于估值在合理区间的成长类方向以及部分低估值但有结构性成长逻辑的子行业。
港股市场方面,笔者看法较为乐观。一方面,港股中大部分公司主要业务在内地,受益于内地较强的基本面和产业趋势,资金层面全球流动性宽松对港股也较为有利;另一方面,随着内地新基金发行增加,流向港股的资金越来越多,对部分港股上市公司会有重新定价的过程,或可带来阶段性投资机会。
笔者始终关注基本面投资,最底层的选股框架是基于企业的股价围绕其内在价值上下波动来构建。从投资风格的角度,笔者的投资体系属于GARP风格,兼顾成长与估值,注重整体的安全边际与性价比。
GARP策略是介于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中间的流派。上世纪30年代后,美国价值投资发展较为迅速,当时资本市场的定价并不太充分,通过价值研究的方法可以得到很多投资机会,但上世纪90年代后,成长股投资则成为新的主流。在互联网泡沫过程中,单一成长类的方法会产生较大回撤,因此,GARP类投资,即成长和价值结合的方法受到广泛认可。
GARP策略的核心就在于以合适的价格持有好公司,关注估值与成长相匹配,力争在合理的估值区间内,寻找产业趋势向好和竞争力突出的标的。
有两类标准可以评定产业是否存在趋势向上的机会。一是看产业是否存在需求新增,即是否有新的驱动力或者新的技术推动,使得行业整体需求有较大提升;二是看产业是否发生价值转移,包括产业间的转移和区域间的转移,比如光伏对传统能源的替代、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形成产业价值增量。此外,像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从海外转移到中国就形成了区域间的转移。
大部分行业都是完全竞争的状态,一个能持续跑赢同行产生阿尔法的好公司,背后一定有相对优秀的商业模式、管理能力、企业家精神、激励机制、效率以及经营壁垒等。因此,笔者始终致力于寻找在一个产业里能形成相对优势竞争格局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