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华为在内部开启“塔山计划”的消息,引发市场的系列反响。
当天,有消息称,华为正式启动“塔山计划”并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称华为已经开始与相关企业合作,准备建设自主技术的芯片生产线,还列出了16家第一批入围计划的公司,涉及多家上市公司。
当日尾盘,在名单之列的芯源微逆势上涨近13%,上述消息的“威力”可见一斑。
对于上述计划,华为官方并未作出正式回应。
市场也一度质疑该消息的真实性,认为其系游资炒作。
8月13日,记者联系了名单中部分公司,均向记者明确表态并不清楚相关计划。不过据本报记者此前的报道,有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近期华为内部有一些关于“塔山”的说法,包括合作研发去“A”的关键半导体设备等。
“塔山计划”真假之辩背后,推进产业链国产替代已经迫在眉睫。
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有关“塔山计划”较早的消息来源是一位科技博主。
根据消息,华为已经开始与相关企业合作,准备建设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45nm的芯片生产线,预计年内建成,同时还在探索合作建立28nm的自主技术芯片生产线。整体思路则是华为建立资源池,通过入股、合作研发等合作方式,扶植半导体材料、设备企业。但是华为主要做实验,不做重资产量产投入,帮助跑通产线为目的。
此前不久,华为启动了“南泥湾计划”,包含了笔记本电脑、大屏等产品。由此市场人士判断,华为启动“塔山计划”,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该计划被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引来大众几乎一致的叫好声。
记者注意到,网上还流传出第一批入选计划的公司清单,包括上海微电子、沈阳芯源(芯源微)、盛美、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沈阳拓荆、沈阳中科(中科仪)、成都南科、华海清科、北京中科信、上海凯世通(万业企业)、中科飞测、上海睿励、上海精测(精测电子)、科益虹源、中科晶源。
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芯源微、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万业企业、精测电子等。
消息称,其中芯源微进展最大,12日尾盘,芯源微快速拉升,收报涨跌幅近13%,中微公司则微涨1.45%。
但在舆论发酵之后,引来了市场人士的质疑。
尤其是针对计划提及的将在一年内就建成“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45nm的芯片生产线”的消息,业内人士认为可行性不大。
此后,有媒体向华为内部人士求证上述计划,他们均表示没有听说过该消息,华为官方也未对此有所回应。
记者注意到,最早发布该消息的博主已经删除了“塔山计划”相关微博。
故事似乎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有关华为寻求全面技术自主的讨论并未停止。
据本报记者此前的报道,有接近华为的人士曾表示,近期华为内部确有一些关于“塔山”的说法,包括合作研发去“A”的关键半导体设备等。
从多位电子行业人士的分析来看,市场之所以愿意相信该计划,是因为这是华为在当前情境下不得不进行突围的一种必要方式。
“是可以实现的,这么多年一直没人去做是因为没有必要,成本太高。相关消息显示,华为本身不搞产线,而是参加中试产线的设置,测试流程打通后,交给合作企业去生产复制,在华为牵头之下,整合预期料将加快。”开源证券长期关注电子行业的资深投顾刘浪说,“之前市场普遍预期至少五年才做出28nm的线,现在来看可能进度会加快。”
同时,半导体行业要想真正实现国产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