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基建板块闻风而动,其中新基建50(000943)指数大涨26.39点。同时,旧基建的相关标的也在稳步上行,部分龙头品种已逼近历史新高。
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多前的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以及CCTV-4中文国际频道,便明确了新基建的大方向,那时新基建板块便迎来快速上涨,而旧基建则明显被市场“冷落”。但在这之后的几周,新基建板块的表现又明显弱于旧基建板块。分析来看,笔者认为,不同与消费股的逻辑,旧基建上涨是龙头效应的显现,而科技股此前的下跌是因为其中期逻辑被疫情放缓或者扭转了一下方向,从而恰巧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情况。这也是投资消费股与周期、科技股的逻辑不同的原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新基建专题,又明确了新基建七大方向: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全部指向了“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用政策背书新基建,和对冲疫情影响不无关系。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4万亿”拉动旧基建(铁公机):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领域,那种以钢铁、水泥为主体的投资建设依然,唯一不同的是,拉动标的变成了新基建。
在3月4日官方公布新基建方案后,新基建股一度走强,那个时候各大券商的策略报告,科技新基建的行业报告,相关电话会议都在解读新基建的投资机会,而以水泥和工程机械为代表的旧基建则快速回落。但是一周过后,以新基建为代表的科技股跌幅更快。旧基建稳步上涨,已经接近前期高点,而新基建相关个股普遍在前期高点之下,除了以投资驱动的新基建细分领域还表现相对强劲,如特高压中的中国西电就是一例,而像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就回落的更加明显了。
长期逻辑来看,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最为重要,这种逻辑可以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从长期对股价构成影响。
从中期逻辑来看,毕竟任何行业也会存在发展的周期性,比如通信产业,在4G投资的高峰期,企业的业绩和股价均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然后会进入一个平稳期,甚至下滑。尽管长期来看,通信产业也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但是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导致每一个阶段的龙头企业并不相同,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另外,很多行业还会受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对于高贝塔的行业,这个时候一两年的业绩和股价变化就非常大。
交易策略上最好把长期逻辑和中期趋势做一个区分。对于中长线的价值投资者,最好在选股和择时上分开来,形成中长期匹配的投资策略。如果不做此区分,很多价值投资者是做不好周期股和科技股的。
为什么很多价值投资者在消费类股把握得很好,这是因为消费类股的中长期逻辑在很多时候是一致的。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龙头企业也会下跌,但是由于本身消费类的需求平稳性,股价跌幅较小。而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也不会对整个行业产生特别多的需求刺激,所以整体优质龙头企业走势会比较平稳。但是投资周期类和科技类,如果仅仅靠拿着优质龙头企业穿越牛熊,是比较难的,因为A股周期股和科技股本身就是造就牛熊的主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