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网友称,最近A股进入了“绿皮车时代”,涪陵榨菜、洽洽食品、绝味食品、桃李面包等大众消费股相继创出历史新高,A股“舌尖上的机会”凸显。
3月份以来,场内资金开始抱团大消费板块,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主角并不是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电股,而是一些必选消费或者叫“草根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领域。
15日,盐津铺子、安井食品、三只松鼠等大众消费股创出历史新高,涨幅分别为10%、5.01%、3.58%。
在市场人士看来,投资者追逐大众消费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期间,大众消费品需求不受影响,不少大众消费股预告一季报业绩有望大幅增长。如盐津铺子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000万-6000万元,同比增长75%-110%。
二是近期促消费政策频出,刺激消费回补。商务部日前表示,目前已有7个省20多个地市组织发放了多种形式的消费券,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在短期内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
“疫情对必选消费龙头的影响将出现长尾效应。”天风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刘畅表示,疫情对必选消费龙头带来的消费黏性持续放大,业绩高增或持续全年。
刘畅认为,首先,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部分订单延后确认,二季度业绩将继续高增;其次,疫情期间培养的消费习惯或将持续;最后,头部企业在生产与运输方面恢复较早,渠道上挤占中小企业空间。
开源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张宇光表示,目前大众品明显回暖,2020年二季度有望加速成长。疫情导致消费场景缺失,与餐饮及礼品相关的需求受到冲击。节后礼品需求占比自然回落,加之餐饮逐渐复苏,大众品呈现明显的回暖趋势。如牛奶,3月份依靠促销拉动增长较快,调味品餐饮端已有部分动销,商超渠道依然供需两旺。
15日A股迎来分化行情,但不可忽视两大特点,一是大众消费个股新高不断,二是北向资金尾盘加速流入。
数据显示,15日北向资金净流入达33.55亿元。从3月24日起,北向资金不断加仓A股,截至4月15日,期间净流入435亿元,这段时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5.68%。
对于近期北向资金持续回流A股,光大证券策略分析师谢超表示,这意味着美股恐慌性暴跌和美元指数上涨造成的流动性危机已化解,而A股市场估值所隐含的增速预期已低于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进入价值投资的区间。
海通证券预计全年外资净流入约3000亿元。配置上,未来外资风格可能更加均衡。过去几年经验显示,消费白马股是外资配置重点,但拉长时间看,QFII和北向资金也会进行行业轮动,如QFII在2005年-2009年、2012年以后分别加大了对金融和消费股的配置力度,北向资金在2017年加大了对科技股的配置力度,这背后均是相关行业的基本面出现明显改善。2020年科技股的盈利弹性更大。实际上,近几个月以来,北向资金持股市值中科技股市值占比已经从2019年5月末最低的8%上升到2020年3月底的13%,背后正是科技股业绩改善的驱动。
随着大众消费股的走强,市场关注度日渐升温,“消费”已成为市场重要投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