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产生严重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G20即二十国集团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专门举行峰会,就应对疫情蔓延、稳定世界经济进行沟通协调具有重要意义。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提出了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的四点倡议。由此,G20峰会成为全球危机应对和抗击疫情的重要平台。
从G7到G20全球治理平台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虽然产生了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机构,但是全球治理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主要依赖于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特别是美、日、英、法、德五国。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面临重重困境。1975年7月,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共同商讨重振西方经济,并邀请加拿大与会,由此1976年形成了七国集团(G7)。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邀请俄罗斯正式加入,形成了八国集团(简称G8)。
而G8的代表性多次受到质疑,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被债务问题困扰下的G8更是“失去了过去的魅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9月25日,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洲联盟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宣布,二十国集团(G20)代替八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八国集团将在国际经济事务上退居次席,转为主要关注国际安全、外交等问题,这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由此,从G8到G20完成了全球经济治理功能的转换,其核心意义在于从当年八国集团掌控全球经济治理的决策权过渡到当今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商讨应对全球经济问题的机制上来。
国际秩序重构的前提在于各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尤其是各国在全球经济总量结构的比重变化。冷战结束前后,7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经济比重的70%,重大全球治理问题一旦七国集团决定就会对国际社会产生导向效应。如今二十国集团成员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平衡,人口占全球的2/3,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
在G20框架内,各成员国的平等性得到进一步体现。G20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运作,新兴市场国家同发达国家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上就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交换看法。G20峰会是全球危机应对和经济治理重要平台,汇聚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前,G20仅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美国倡议下,G20提升为领导人峰会。目前G20机制已形成以峰会为引领、协调人和财金渠道“双轨机制”为支撑、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为辅助的架构,迄今已举行14次峰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定,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推动G20峰会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并于2005年作为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2008年华盛顿首次G20峰会上,中国首次以塑造者、创始国和核心参与方身份参与全球治理机制。因此,G20机制为中国参与重构国际经济秩序乃至国际秩序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