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月11日,A股春节后走出六连阳的上升行情,市场交易金额和新基金(尤其是科创主题基金)发售也均呈现较明显的景气度。公募投研人士认为,在市场情绪明显释放后,A股未来行情将回到成长主线上来,具备业绩兑现预期的科技成长股,以及潜在需求推动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将是成长行情的核心。
从盘面上看,11日带动沪深两市集体走高的是钢铁、地产、基建等周期板块,盘中因银行股的助力拉升,沪指成功站上2900点。但因传媒和计算机等科技板块的微幅回调,创业板指盘中一度跌逾1%。截至收盘,沪指以0.39%的涨幅报收2901.67点,创下鼠年以来的六连阳。
数据显示,11日两市合计成交7860.26亿元,自2月4日以来连续6个交易日交易额维持在7000亿元以上。同时,11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0.44亿元,则是鼠年7个交易日的第四个净流入日。其中,贵州茅台以12.24亿元位居北向资金净买入首位,对于恒瑞医药、牧原股份、药明康德、格力电器等白马蓝筹股,北向资金的净买入也均在亿元以上。
创金合信沪港深研究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胡尧盛指出,疫情短期对市场情绪面的影响大于基本面影响,但在此前调整之后,市场情绪已有所修复。“1月份PMI等数据显示经济已经出现弱复苏,疫情过后不排除经济会快速修复的可能。”
“近日A股探底回升,市场情绪得到较为明显的释放,估值回归低位也使得部分配置资金入场。”招商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姚爽指出,短期来看市场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一方面,疫情新增病例数连日下降,市场的悲观情绪在持续缓解;另一方面,央行近日大额投放流动性,使得近期债券收益率下行明显,这也支撑A股风险偏好持续回升。另外,从交易数据来看,外资一改春节前大幅流出的态势,鼠年以来积极回流。
姚爽指出,在疫情进一步明朗后,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政府推动直接融资占比提升的政策导向,仍可能成为A股波动中枢趋势性上行的主要动力。长期看,再融资政策的调整重新激活并购重组市场,有利于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逻辑并未改变。
公募投研观点整体认为,疫情不影响市场长期向好趋势,短期情绪释放后,市场接下来将回到成长行情主线上来。其中,科技成长股被持续看好。
从全年角度看,胡尧盛表示将密切关注三类机会:一是受疫情影响大的行业出现的超跌机会,如消费行业未来或出现龙头市占率加速提升过程,超跌个股存在投资机会;二是高景气度、强趋势的行业,如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短空长多;三是新的商业模式快速演绎的行业,比如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或孕育巨大机会。
诺安新经济股票的基金经理杨琨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较小,中国仍然走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科技和消费仍然是长期看好的投资方向。接下来会考虑布局基本面有好转的科技细分行业,同时维持当期的医药配置,重点配置其中的高成长性个股。
“科技股的业绩兑现程度以及展望依然超出市场预期,当下是继续加仓新兴成长股的良机。”银华盛利混合基金经理向伊达指出,春节期间大部分海外科技股公布了2019年四季度业绩,并做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展望,大部分公司的业绩表现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