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融资规模近几年都较为稳定,同时和再融资的规模相比显得十分有限,就改革的预期来看,非但不应该控制IPO的规模,反倒是在要提升直接融资的大背景下应该努力进一步提升企业IPO的效率。”前述北京地区投行部人士认为。
记者也从接近监管层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对于未来的安排,证监会仍将按照发展股权融资、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需求,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重视市场投融资两端的平衡,明确市场预期,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推动发行、注册和市场承受力的有机统一衔接,切实防控各类风险。
稳定节奏护航改革
对于2019年第四季度IPO审核节奏趋于稳定,一些市场观点认为这也是为证监会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护航,IPO审核节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资本市场多个方面,因此在推动全盘改革的阶段,IPO审核节奏的稳定十分重要。
“改革的内容里有很多与股权改革相关的内容,IPO审核节奏如果变化过于频繁或者出现了暂停的情况,这对改革是会产生干扰的,最好的状态就是稳定市场预期,保持 IPO常态化的同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泽浩投资合伙人曹刚告诉记者。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保持IPO 常态化审核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改革创造了空间,如目前市场探讨较多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如何处理存量排队企业的问题,如提前做好注册制改革“新老划断”的准备。
华南地区一家中型券商资深保代告诉记者:“如果存量市场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上市申报、受理及审核流程和模式的变化,与之对应的是发行人的资格、条件、申报时点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从法不溯及既往的方向来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存量改革模式,大概率将遵循新老划断的原则,即在实施改革后的某一时间节点后申报的新发行人按照新的IPO规则进行申报审核,而之前已申报的企业则不受影响,为了配合新的改革,让 IPO保持常态化不干扰企业审核和上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未来的发审节奏安排,记者了解到未来一段时间证监会一方面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积极支持股权融资,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暂停IPO发行;另一方面也会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保持平稳的发行节奏,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