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银行股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银行板块持续出现大面积“破净”,近年来登陆A股市场的中小银行纷纷触发股价稳定机制。12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年内已有重庆农商行、郑州银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杭州银行、无锡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10家A股上市银行陆续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分析人士认为,区域性中小银行核心优势不突出、存潜在不良资产风险等问题,是导致部分银行股股价低迷的主要原因。
由于股价表现低迷,12月9日,重庆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11月12日至2019年12月9日,公司A股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已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该行拟采取由12名董事(不含独立董事及不在该行领取薪酬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不超过上一年度自该行领取薪酬(税后)15%的自有资金增持该行股份,以稳定A股股价。从上市到触发“预警”,重庆农商行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
就在重庆农商行触发稳定股价机制5天前,郑州银行也发布了相关公告。12月4日,郑州银行表示,该行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经除息后为4.72元,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4.72元,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该行将在12月19日前召开董事会,制定并公告稳定股价的具体方案。
12月还未过半就有两家银行触发稳定股价机制实属罕见。今年以来,已经有包括重庆农商行、郑州银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杭州银行、无锡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在内的10家A股上市银行陆续触发了稳定股价措施,还有个别银行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多次触发。
记者注意到,上述10家银行触发条件都是上市后三年内,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该行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而且不涉及不可抗力,那么该行则必须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且该行股份分布符合上市条件的前提下,启动稳定股价程序。
“监管规定的触发机制只是上述银行启动稳定措施的客观因素,核心在于,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核心优势不突出,存潜在不良资产走高风险等因素,导致股价表现不理想。”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然不同银行之间也有些差异,比如在A+H股上市的银行,往往港股价格低于A股价格,也会触发A股价格下跌,导致破净情况出现。”
在此境遇下,银行股东和高管纷纷抛出增持大招。12月4日,无锡银行宣布稳价措施完成,15名董高合计增持72.87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5.21元至5.35元,增持金额合计385万元。这也是今年以来第4只宣布完成此事项的A股上市银行,此前,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均已完成相关股价稳定措施。
具体来看,银行稳定股价方式大多数采用主要股东增持股票、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票。
那么,股东、高管自掏腰包稳定股价的结果如何?记者注意到,截至12月10日收盘,上述4家银行收盘价依然低于每股净资产,无锡银行、贵阳银行市净率均为0.91倍,成都银行市净率为0.9倍,杭州银行市净率为0.88倍。
在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看来,股东、高管增持短期内对于稳定股价有一定效果。随着金融业开放政策持续落地,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更趋白热化,有大量银行排队等待发行,令市场从原来供不应求的状态转为供需平衡的状态,银行的估值水平就会回归比较低的位置,导致了银行股价下跌,但这不代表银行投资价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