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何南野也直言,虽然股东和高管增持可以给市场传递信心,但并无法解决导致股价低迷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多数银行缺乏核心竞争力,业务未实现多元化,依旧依靠利差收入,而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市场对部分银行后续业绩能否实现稳健增长持观望态度,所以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水平普遍不高。
在疲软行情之下,银行股的大面积“破净”还在持续。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收盘,36只上市银行股中有26只处于破净状态,占比高达75%。六大国有行全部“破净”,邮储银行为0.98倍,建设银行为0.85倍、工商银行为0.84倍、农业银行为0.74倍、中国银行为0.65倍,最低的为交通银行,仅为0.6倍。
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市净率为0.57倍,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市净率均在0.6倍左右,分别为0.66倍、0.61倍,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市净率分别为0.69倍、0.72倍。兴业银行为0.83倍,而不久前刚刚上市的浙商银行为0.89倍。
不过,在破净成为银行股普遍遭遇之时,也有部分银行表现较好,例如零售业务较为抢眼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均未破净,其中,招商银行市净率为1.62倍、平安银行为1.11倍。区域性银行中,宁波银行市净率为 1.82倍,在A股上市银行中处于领先位置,另外,紫金银行、常熟银行、西安银行、苏州银行等银行也均未破净。
对于银行股未来表现的预测,许小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出银行的实际价值,“破净”不等于基本面恶化,两者不能画等号。加上监管对外资放开准入标准,能够加强行业竞争力,从而使其发展更加稳健。对于基本面良好、高分红的银行股,在低估值下,股息率优势进一步凸显,这使得部分机构还会继续加大对银行股的投资。
“银行股整体股价的强弱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从目前情况来看,银行股将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对于资质较好的银行股而言,其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极其便宜,因此大概率股价将持续走高。但对于其他一些银行而言,由于缺乏竞争力和业务特色,且不良资产存在走高风险,股价短期内难以有良好的表现。” 何南野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