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小米在北京发布了小米手表,这是小米旗下首款智能手表产品。三季度以来,华为、苹果等龙头厂商频繁发布智能眼镜、TWS耳机等可穿戴设备新品,获得大卖,增厚业绩。IDC报告称,2019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全球出货量有望突破2.23亿台,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加至3亿台。这一趋势之下,NFC、无线充电、OLED、FPC、传感器、ODM、云计算等产业链板块将充分受益。
11月5日,小米在北京发布了小米手表,起售价1299元。这是小米旗下的首款智能手表产品,标志着小米的AIoT产品线再次扩容。小米生态链部总经理屈恒介绍,小米手表搭配高通骁龙3100芯片,能够支持e-SIM独立通话和上网功能。小米为其开发了MIUI for Watch系统,让该款手表拥有独立的应用商店,能够下载APP,从而实现独立打车、听音乐、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
三季度以来,消费电子市场上,可穿戴设备新品发布频繁,消费者热情高涨,行业成长趋势明显。8月21日,华为首款智能眼镜Eyewear首发预售,第一批100万台开始预售一个小时已预约告罄。华为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宣布,2019年上半年可穿戴设备发货量同比增长两倍,而近日发布三季报也表示,智能穿戴等新业务获得高速增长。
苹果AirPods系列耳机也受到消费者广泛追捧,在三季度财报发布会上,苹果宣布可穿戴设备季度收入增速超50%。10月30日,支持主动降噪功能的苹果AirPods Pro耳机正式开售后,迅速上演“手慢无”,超预期的热销一度导致苹果官网延迟发货。
可穿戴设备或迎来爆发期。IDC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全球出货量有望突破2.23亿台,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加至3亿台。随着可穿戴市场的发展,众多巨头入场,美国当地时间11月1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发布公告称,将斥资21亿美元(约合148亿元人民币)对美国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进行收购。消息宣布后,Fitbit股价大涨。若这一交易完成,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苹果将迎来最强大竞争对手,而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或将越发激烈。
IDC今年9月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34.3%至2307万台,小米出货量为528.9万台,占据国内22.9%市场份额,名列第一,其次是华为、苹果。三大厂商占据国内近六成市场份额。
IDC报告称,全球可穿戴设备中手环、手表和耳机仍然是主流设备,发货合计占比可达到95%以上。其他设备如智能眼镜等占比较小,但复合增长率较高。
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研报称,可穿戴设备的硬件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和充电技术,屏幕和处理器三个方面,硬件设计的主要方向是非接触式充电技术,柔韧度和分辨率较高的曲面屏,低功耗的处理器等。软件生态系统方面的主要方向是打造跨平台的一体化可穿戴设备的生态系统和体验良好的应用。另外,未来搭载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也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穿戴市场的发展中受益的板块包括NFC、无线充电、OLED、FPC、传感器、ODM、云计算等。
小米生态链部总经理屈恒在发布会现场介绍,小米手表集成6个传感器、11个芯片、37个心率电子元器件、578个电子元器件、还集成LTE天线、蓝牙/wifi天线、GPS天线。这些零部件厂商都可能从可穿戴设备的火热行情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