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超: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李超表示,证监会将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个总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证监会已制定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下一步将按照“稳中求进、做好协调、能办快办”的原则,加快推动落实落地。
制度优化密集落地 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从允许创业板重组上市,到推进创业板试点注册制。证监会近期连续释放深化改革信号,多项监管制度具有“破冰”意义,新的制度供给也将不日出台。可以预期,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中,以市场化、法治化为特点的制度优化将步入密集落地期,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将加速释放。
鼓励重组 支持科创 优化监管 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实招连出
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上市公司提高发展质量,监管层连出新招实招:鼓励重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释放制度红利,并购重组市场将彰显活力。
重组新规松绑 A股借壳生态春意融融
时隔120天,A股重组新规完成征求意见,正式开始实施。与市场预期一致,“取消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中的净利润指标”、“借壳认定窗口期缩短至36个月”、“允许创业板借壳”、“恢复借壳配套融资”这些征求意见稿中的要点,均在新规中得以保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对征求意见稿的认可。
易纲在第40届IMFC会议上表示 中国将为中外金融机构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
10月18日至19日,第40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与风险、全球政策议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出席会议。
证监会: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深化新三板改革
证监会将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个总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证监会已制定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下一步将按照“稳中求进、做好协调、能办快办”的原则,加快推动落实落地。
创业板是“适当性管理”先行示范者
在创业板迎来10周岁生日之际,与之伴随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更加显得熠熠生辉。适当性的本质是对称性、匹配性,即投资者认知相关产品或市场的风险,自愿承担风险。对市场管理者和中介机构而言,这一制度向投资者充分揭示了风险,帮助他们了解风险,做到信息对称。
年内1659亿元可转债获批复 86家上市公司“抢道”融资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10月20日,年内获得证监会批复的可转债数量达86个,发行规模为165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批复30家,发行规模同比增加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