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沪市民企共进行各类并购交易246次,交易金额约1100亿元。其中,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1单,涉及金额近340亿元。
2019年上半年,沪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展现出新的面貌和格局。集中了一大批优质企业的沪市公司,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紧密围绕产业类、实体类资产开展并购重组,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增强韧性,提升质量。上半年,沪市公司披露各类并购重组交易470余单,涉及金额达到3500亿元;在重大资产重组方面,沪市共披露重组方案45单,涉及金额近1340亿元;共实施完成重组方案25单,涉及金额近1000亿元。总体来看,并购重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更加突出,展现出新的气象。
聚焦产业并购
上半年,沪市并购重组继续围绕实体经济这条主线,产业并购依然是主流。基于同行业、上下游整合的重组逻辑成为市场主旋律,前几年比较盛行的盲目跨界、跟风跨界现象进一步减少。从数据看,上半年沪市重大资产重组中产业并购的交易规模逾900亿元,远高于跨界重组规模。从行业看,产业并购较为活跃的行业主要有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化工、医药、有色、国防军工等规模效应较为显著的领域。这其中,打通上下游、收购同行业、转型新技术是沪市并购重组的重要动力。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初衷,往往在后续业绩承诺期的实现情况也比较好。2018年年报显示,聚焦产业并购的公司业绩承诺达标率也更高。
同时,在国企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沪市国企积极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优势产能,其治理结构、资产质量均得到进一步优化,打造出一批龙头地位突出的上市平台。2019年上半年,沪市国企共进行各类并购交易225次,发生交易金额约2400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4单,涉及交易金额近1000亿元;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1单,涉及交易金额660亿元。上半年,在市场化债转股、国企混改、资产整合与证券化等方面,并购重组助力国企改革的作用更加突出。
此外,民营企业积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沪市民营企业共进行各类并购交易246次,交易金额约1100亿元。其中,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1单,涉及金额近340亿元;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14单,金额330亿元。并购重组在助力民企加速转型升级、抵御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同期,海外并购也呈现出围绕产业升级的显著特点。
重组“三高”缓解
上半年,沪市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平均估值溢价率为145%,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整合类并购的平均溢价率为140%,同比下降约50%;跨界类并购整体溢价水平,从2018年上半年的400%下降至160%。从三种不同估值方法来看,上半年重大资产重组已披露估值方法的,采用收益法评估的占比52%,溢价率平均值为240.77%,中位数为122.63%;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的占比39%,溢价率平均值为98.59%,中位数为89%;也有个别采用市场法评估,平均溢价率约7.55%。整体看,并购重组以往的“三高”现象回落明显,反映出真正围绕实体、产业类的并购估值相对更为理性审慎。这说明,随着近年对高估值、高商誉、高承诺的监管关注,并购重组市场乱象得到较为有效的治理,单纯追求股价或题材概念的并购重组显著降温,报表式重组逐渐淡出市场,投资者也更为关注重组后续整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