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拥银行海量客户资源的理财子公司,对于财富管理市场的传统‘玩家’将是一个强大的对手。”近日,普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何今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
而这条资管行业的“鲶鱼”已愈行愈近。据银保监会22日公告,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已正式获批开业。市场人士认为,理财子公司的开业,将进一步满足金融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新增资金。
工行建行拔得头筹
2018年12月2日,随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正式拉开了银行设理财子公司的序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2家银行公告拟出资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均获批筹建。
具体来看,工行以拟出资额不超过160亿元,排名拟设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首位;建行以不超过150亿元仅随其后;此外,农行、中行和交行分别为不超过120亿元、不超过100亿元和不超过80亿元。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拟出资均为50亿元。
“7家银行在2002年以前即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且其资管业务运行至今。”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是其率先获批的主要原因。而理财子公司何时亮相,也成为资管业关注的热点。
5月22日,银保监会批准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其中,工银理财注册地为北京,主要从事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管相关业务。建信理财注册地为深圳,开业后将加大配置权益类资产。
截至2018年末,工行、建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2.58万亿、1.85万亿元,规模优势显著。作为首批获准开业的理财子公司,亦被寄予厚望。工行表示,工银理财成立后,将成为推动工银集团大资管战略深化发展的核心平台和旗舰品牌。
银保监会指出,其他批准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在抓紧推进正式开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另还有多家商业银行设立申请已获受理。“银行申设理财子公司意愿较强,长远来看预计理财子公司的数目或超50家。”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指出。
资管行业迎变局
携多项政策利好而来的理财子公司,被认为有望稳定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但对于资管行业格局,其更多担任着“鲶鱼”的角色。
在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看来,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对于提高银行理财在资管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有明显的帮助。与原先通过理财专营部门开展理财业务相比,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有诸多优势,如销售起点更低、发行的公募理财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市场、非标投资限额约束更小、销售与宣传渠道更广、封闭型私募理财可以份额升级等。
“过去是财富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现在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参与者变得更加强大了。”何今表示,作为传统金融机构,银行海量的客户资源,将成为其天然优势。
恒大研究院研报指出,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势必对资管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固收类投资方面,银行凭借长期以来的固收投资经验、资源禀赋及政策红利,将与公募基金在债基、货基等产品上形成正面竞争;在非标投资领域,由于理财子公司投资范围拓宽,基本获得与其他资管产品相同的法律地位,通道需求进一步减弱,进一步冲击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券商资管、基金及信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