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A股三大股指小幅低开,全天保持震荡格局,成交清淡,全天两市成交额仅3809.14亿元。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02%,报2852.99点,深证成指跌0.37%,创业板指跌0.52%。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市场可谓正面和负面因素共存。客观而言,沪指自2440点以来第一阶段行情的估值修复,对比历史已很可观,而行情进入第二阶段市场更需要基本面的接力。但对于A股市场而言,5-8月份是业绩真空期,因而当前基本面或许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而事件性风险偏好等外部因素或将成为后市盘面能否企稳观察的关键。整体而言,当前阶段市场的整体基调已处在蓄势待发阶段,针对后市,投资者已不必过度悲观。
上周五早盘,两市小幅低开,盘初白酒股快速走强,带动指数冲高,沪指一度涨近0.7%;随后科技股杀跌,三大股指震荡下行,午后深成指、创指维持弱势震荡,创业板指一度跌近1%,受汽车、金融股等助力,沪指表现较好,尾盘勉强翻红,全天呈窄幅震荡走势。
不难发现,近期盘面的持续震荡以及两市成交金额的走低表明市场情绪并未出现持续正向改善。一方面,市场整体成交量不振,交投意愿较前期大幅走低;短短一个多月内,大盘指数成交金额缩水超过六成。不过,另一方面,成交量的走低同样也说明市场进一步向下意愿不足,短期再难出现大幅杀跌动能。近期的这轮调整行情,虽然调整时间较长,点位回撤幅度较大,但成交额的缩水幅度确实已经逼近短期临界值,若牛市逻辑继续成立,后续进一步缩量的空间或许十分有限。
在情绪性因素短期冲击之下,近期两市主要指数持续调整,情绪指标显示投资者多数处于谨慎观望。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此前市场在经历了年初的快速上行后已反应足够乐观预期。此外,基金仓位水平同样处于2018年以来的高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抛开外部因素,此前盘面即已存在着较大的调整压力。因而盘面短期的回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已将上述压力释放殆尽。
因而,不少机构强调,大幅调整后,市场整体基调虽未完全转暖但已处在企稳的初期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盘面虽仍存在继续下探的可能,但整体已不必过度悲观。
随着行情脱离此前快速下行阶段,初步企稳后的市场并未形成持续性热点。而资金是否愿意再度入场的前提取决于热点持续性以及盘面能否再现赚钱效应。客观而言,在内外不确定因素仍不时扰动A股的背景下,短期市场整体做多气氛确实较难出现实质性恢复。那么在此前两市的持续回落过后,后市盘面持续回升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
中金公司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按照A股大级别牛熊规律,上证综指2015年中至2019年初的走势已经完整经历了“普跌去估值”、“分化看业绩”和“补跌杀情绪”三个阶段。而上证综指2019年初的前期低点已较为扎实,近期的日线级别调整走势,仍可以被看作为对指数长期底部的再次确认。
从上述逻辑出发,该机构认为,指数在本轮调整中不会跌穿前期底部区域将是大概率事件,而即使出现了跌破前低的小概率情形,新低距离前低也不会很远;而本轮调整的结束是新一轮大级别牛市行情的起点,逢低增加配置是更优选项;从宏观因子和风格因子的周期看,拥有较高盈利质量、稳健盈利增长、基本面有明显优势的行业龙头将是贯穿新一轮大级别行情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