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运行似乎有一些规律可循:
每天上证综指与北向资金(沪股通+深股通)的走势一致,如果在同一屏幕上叠加上证分时走势和陆股通(沪股通和深股通的合称)资金净流入分时走势,二者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再统计一下今年每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与北向资金流入变化数据可以发现,1月份二者同向变化的概率(即北向资金净流入上证指数上涨,北向资金净流出上证指数跌)达到68%;2、3、4月份二者同向变化的概率都在60%以上。
有时北向资金表现出一定的领先性,即当日二者没有同向变化,但一两日后上证指数会追随北向资金的流向而变化。整体上,北向资金领先或同步的概率大约在80%以上,显示出对上证指数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和预测功能。
这种表象背后显示了股市的资金驱动逻辑,它反映了资产价格一个最基本的定价规律,即资产价格由边际资金决定,而不是由存量资金决定。
所以分析任何价格的波动只要分析增量资金是流入还是流出即可,而无论场内的存量资金有多大。股价波动同样由增量资金决定,所以分析一段时间的股指波动,只要分析这段时间增量资金的投资行为就可以了。
今年1月股市缓慢上涨,但是北向资金持续流入显示了外资已经看好A股,1月份北向资金合计流入610亿元,但同期作为场内资金的另一个变量即融资余额下降了200亿元,两相比较增量资金呈现流入状态,带动上证指数1月份小幅上涨3.64%,并且可以看出北向资金逐渐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导,引领市场波动。
到了2月份,虽然春节放假,总共只有15个交易日,但北向资金流入量仍然达到600亿元,日均净流入达到40亿元,并且带动场内融资余额开始止跌回升,使得2月份15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大涨13.79%。
3月份整体上北向资金流入趋于停止,市场的增量资金以场外的配资资金和场内融资为主,这种资金没有趋势可言,监管稍一收紧,杠杆资金马上流出。由于北向资金不再流入,3月股指上涨缓慢。特别是到了4月份北向资金开始净流出180亿元,股指也开始出现下跌。即使在3、4月份场内的融资余额仍在增加,但并不能改变股指由升转降的趋势变化。尤其是从4月中旬以后到5月份,北向资金流出速度加快,这也带动股指下行速度加快。北向资金从4月初开始流出,而股指在4月中旬才见顶,这也反映了北向资金流向具有一定的领先性。
由此可以看出,北向资金正成为决定A股走向的牛鼻子。事实上,外资在A股市场的权重越来越大,从央行数据来看,截至今年3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市值1.68万亿元,距离同期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1.95万亿元,仅差2621亿元。
从外资持股占比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外资持股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为5.39%(其中R/QFII持股占3.6%,陆股通北向资金持股占1.8%),随着2018年5月MSCI指数公司将A股大盘股纳入其中后,外资占A股比重快速上升,到2018年底大约占到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7%,而同期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在A股权重合计约为15%。从2019年5月下旬开始,MSCI将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由5%提高至20%,外资在中国A股市场的比重有望超过公募基金持股比重,成为A股市场走势至为关键的变量。特别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外资是市场最主要的增量资金,这直接决定了股指的变化趋势,正确把握外资动向也就成了投资者能否盈利的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