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资环境的好转不仅获得政策研究人士的认可,且从近期上市公司公告也可窥见一斑。4月9日,融创中国就发布公告称,发行2023年10月到期的7.5亿美元优先票据,年利率7.95%。而前一日,融创拟申请发行80亿元公司债券申请还获得了上交所受理。类似的,中国恒大也于4月8日公告称,发行3笔合共20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包括12.5亿美元于2022年到期的9.5%优先票据;4.5亿美元于2023年到期的10.0%优先票据;以及3亿美元于2024年到期的10.5%优先票据。就在同日,恒大还拟申请了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含200亿)公司债券。
王代新表示,融资环境的改善对地产行业是非常重要的,购房者的钱“便宜”了之后,房子好卖了,而且销售价格也可以得到支撑;地产公司的钱“便宜”了之后,地产公司的财务成本降低,造房子的成本也会得到下降。
一级市场交易热度两级分化
在2018年末及2019年初地方“两会”上,部分城市微调楼市调控内容,提出了“一城一策”方案,对此提法,很多人解读为地产调控政策的放松。对此,王代新认为“一城一策”应该是调控机制长效化、合理化的一种表现,国家将调控房价的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将房价和地方官员的考核挂钩,是有利于房地产行业长远发展,避免楼市的大起大落。
杨红旭也不认为“一城一策”的提出就意味着是放松楼市调控,因为国家是有相关要求的,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政策宽松,但是必须要保证楼市平稳,楼市平稳主要体现在三个价格指标上,也就是房价、地价、房租,这三个价格不能出现大起大落。各地需要根据当地楼市实际温度做出调整,如此做法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随意放松。
同样是对于“一城一策”的解读,雪球大V释老毛则认为“一城一策”、“因城施策”这是一个信号。很多城市名义上还在坚持调控不放松,房住不炒,但实际上通过户籍新政、抢人大战、公积金贷款政策、商贷利率上浮减少,变相的打开了严厉调控的口子。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通知,其中明确提到的“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等内容,此通知引发了市场热议,认为此份通知的下发意味着楼市调控宣告结束,冰冻楼市将重新火热。对此,在一线房地产企业从业十余年并深耕地产股研究的投资者茹万晔对《红周刊》记者表示,放宽落户条件,并不等于放松房地产调控,“房住不炒”的基调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当然,二线省会城市是人口流入的主要城市,房子需求会因此大增,房价会有上涨的动力,相反的是,缺少发展潜力的广大三四线城市住房需求可能回落。
刘学智表示,《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首先就是着力落实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这对城镇化的发展肯定产生积极影响。城镇化的一大内容就涉及到住房,对房地产而言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具体来看,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可能会更受益,因为主要是100万到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落户的条件有明显的放开。同时,促进城市城镇化率的提升,无论是城市面积的扩展,还是整体规模的扩大,都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需求。
释老毛认为,户籍新政实际上是目前的一个大动作,其更侧重于大中城市的户口开放,实际上更符合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规律,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剂强心针。
调控政策口风放松助地产股走强
地产股的表现是与房地产政策走向有一定相关性的,无论是A股的万科A、招商蛇口、保利地产、华夏幸福、新城控股、绿地控股,还是港股的万科企业、中国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等市值排名靠前的地产公司,均无一例外地在2018年10月中下旬左右进入股价上升通道,要知道地产调控政策的松动时间点也恰恰是在2018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