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所属行业来看,425家一季度“预喜”的创业板公司主要集中在计算机(63家)、机械设备(62家)、医药生物(55家)这三大行业中。此外,化工(47家)、电子(40家)、电气设备(24家)、通信(20家)四行业也有超过20至50家公司业绩“预喜”。
对于创业板中计算机行业“预喜”公司占比较多,招商证券表示,科技新周期即将到来,处在新一轮成长的起点。从科技产业成长周期研究角度出发,2019-2020年是计算机行业进入下一轮高潮的起点,或出现一些结构化更加明显的机会。一方面,具有研发能力的公司依旧保有很强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一些主营业务扎实的小市值公司也有望借助新的机遇加速成长。
在机械设备方面,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市占率的提升和规模效应,龙头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改善,短期业绩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广发证券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装备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生产、采购、经营国际化徐徐展开。虽然国内装备企业从体量上看目前与海外同行差距明显,但是制造效率、盈利能力等经营指标在稳健回升,同时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
而对于医药生物业绩表现,分析指出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长期背景下,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抓住医药行业实实在在的投资机会。在深度人口老龄化情况下,慢性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大幅提高。目前我国许多疾病的规范治疗率都在20%左右,未来这个比例会提升到60%-80%,也就是说医疗需求有2倍以上的提升空间。考虑到国内医疗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叠加效应,医药行业的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在诺德基金医药行业高级研究员闫永正看来,美国人口仅为我国的四分之一,而他们的医疗总支出是我国的4倍,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支出还有很大的空间。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的起步阶段,未来30年我国医药市场将迎来爆发式扩容。而从医疗卫生总费用的GDP占比来看,美国卫生总费用支出GDP占比17%,发达国家平均13%左右,我国2016年的占比仅为6.7%,想要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准需要翻一倍,因此预计到2030年左右,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整体扩容可能达到3-4倍。
“一般来说,同一行业中出现多家公司同时预告业绩增长就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这个行业的整体成长性相当不错。”券商分析师指出,随着一季度业绩披露工作的展开,业绩超预期或者出现反转的上市公司将迎来交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