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点之上,A股踌躇不前;3.3%一线,债市稍得喘息。小长假过后,股强债弱的格局暂时被打破,A股陷入震荡,债市也迎来休整,都在等待方向指引。数据、政策、流动性……诸多不确定的存在,让今后两周成为一个关键时点。
A股震荡债市休整
年初以来,“股债跷跷板”现象十分突出,权益资产与固收资产之间一强一弱反映出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
“清明小长假”过后,A股冲高回落,上证综指在3200点上方陷入震荡,截至4月10日,指数已盘整3日,市场成交亦出现萎缩,观望情绪上升。
与此同时,一波持续下跌之后债市终于迎来喘息。4月10日,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T1906合约反复上下波动,早盘震荡走弱,午后一度直线拉升,随后再回落、再拉升,收盘上涨0.18%,迎来本周的第二次上涨。上一次是在4月8日,当天T1906合约上涨0.13%,但紧接着就在9日跌去0.2%。截至10日收盘,本周T1906合约上涨了0.16%,尽管涨幅有限、走势不稳,但与“小长假”之前相比,还是好了不少。统计显示,上一周虽只有4个工作日,但是10年期国债期货T1906跌去1.47%,单周跌幅为2018年以来罕见。
现货市场方面,4月10日,10年期国债、国开债成交利率也稍稍脱离了3.3%和3.8%的位置。银行间市场上,10年期国债活跃券180027尾盘成交在3.29%;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190205尾盘成交在3.77%,较上一日尾盘下行约4bp,次活跃券180210成交利率下行逾4bp至3.90%。之前,长期限利率债收益率经历了快速上行。4月9日,10年期国债、国开债中债收益率分别报3.29%和3.80%,均较3月末上行超过20bp,并创了2019年以来的新高。
月初典型的单边行情之后,股强债弱的格局暂时被打破,A股陷入震荡,债市也迎来休整。
迎来“四月决断”
A股缘何放慢了上涨的步伐?A股市场中有一个说法,叫“四月决断”,大概意思是说每年到4月的时候,全年投资的逻辑脉络基本能够看清,需要下决心了。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这个说法有其合理性。
海通证券的研究发现,2011年至今,A股往往在4月选择方向。基本面或政策面变差时,4月后市场转向下跌,比如2011年、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在基本面或政策面变好时,4月后市场上涨,比如2013年和2015年。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4月之前基本面数据不太明朗,市场往往受到政策或事件的影响,而年初流动性通常较充裕、投资者风险偏好高,故常常出现“春季躁动”。4月之后,3月的宏观数据逐步公布,微观企业的年报及一季报也开始披露,基本面逐步明朗,重要会议之后宏观政策形势也更明朗,因此在4月投资者可以对行情做出更明确的判断。
“随着经济进入开工旺季,对盈利和经济的关注度会适度回归。部分投资者会开始审视主板的业绩趋势和估值匹配程度,4月将是这一类投资者的决断时刻,投资者会对全年的盈利和流动性做一次明确的判断。”新时代证券研报写道。
今年一季度,A股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是为“春季躁动”。进入4月份,“春季躁动”接近尾声,来到了“四月决断”的时间窗口。
那么,当前A股要拿什么做“决断”?或者说,在等待什么关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