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能源汽车行业久悬未决的补贴政策终于正式落地。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货车的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做了新的规定。
“按照2020年以后补贴退出的制度安排,为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过渡,采取分段释放调整压力的做法,即2019年补贴标准在2018年基础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这一退坡比例与当前整车综合成本下降的比例基本适应。”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政落地伊始,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广汽新能源、比亚迪方面均表示,指定车型享受国补地补全额兜底;小鹏汽车方面称,过渡期内不涨价;前途汽车则表示,K50按照2018年最高国补和地方补贴标准。
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表示不排除产品价格调整;而据吉利新能源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指导价格不会变,但优惠会酌情减少,会有几千元的上浮。”
250公里以下取消补贴
各家新能源车企应对各异
相比去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今年的退坡力度有增无减。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例,《通知》显示,续驶里程在250公里至400公里之间(含25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金额为1.8万元,补贴退坡60%;而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2018年可享受补贴5万元,2019年补贴新政调整为2.5万元,补贴退坡50%。
此外,最新补贴政策改变了2018年多达五种补贴档位,仅设置了250公里至400公里、400公里以上两个档位。而续航里程在250公里以下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将直接被取消。
补贴金额大幅削减的同时,对于电池组能量密度的要求也有所调整。《通知》显示,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最低从2018年要求的105Wh/kg调整至125Wh/kg。补贴系数的分档也更细,125(含)-140Wh/kg的车型按0.8倍补贴,140(含)-160Wh/kg的车型按0.9倍补贴,160Wh/kg及以上的车型按1倍补贴,鼓励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相仿,《通知》里明确设置了三个月的过渡期(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后,地方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
据广汽新能源销售人员表示:“即日起,购买广汽新能源GE3 530和GS4 PHEV车型,享国补地补政策全额兜底。”补贴后售价与去年保持一样,补贴差额由厂家承担。
据比亚迪汽车方面表示,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同样不涨价。此外,小鹏汽车方面称,旗下G3车型在过渡期内不涨价,即使是过渡期内下定过渡期后交付依旧按照过渡期价格计算;前途汽车则表示,前途K50按照2018年最高国补和地方补贴标准,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为68.68万元。
事实上,早在2月25日,威马汽车就发布了一则保价优选直通车的公告。据公告显示,如退坡差额大于1万元,公司将补贴超出1万元的部分,其余差额由厂家承担;而根据蔚来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公司将不会为补贴退填补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