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有的上市公司则对公司是否为“科创板影子股”毫无知情,如蔚蓝生物(603739.SH)在被问及与科前生物的关系时,证券部人士表示“需要核查一下,现在不清楚。”
被投资者视为容百科技影子股的江苏阳光(600220.SH)有关人士受访时也指出:“直接投资是肯定没有的,但是我们之前参股了一些基金,不确定他们有没有投(容百科技),因为这些基金投向哪些项目是不需要向我们汇报的。”
影子股关联度真假难辨只是投资风险潜伏的一角。
事实上,在首批受理名单出炉之后,不少市场人士指出,首批科创板企业的行业地位、规模大小、经营情况、硬科技含量等均低于预期,是否能够顺利上市还不确定,在相关概念火热的同时,投资者也应该更加理性。
“首批受理企业的规模不大,融资规模也比较小,小企业多且分化大,后续的审核阶段存在被否的可能性,这样相关概念股的价值就虚高了。其次,科创板市场化定价询价机制的实施,定价、涨幅也将回归理性,意味着影子股获利多少还不确定。”付立春也指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9家企业预计平均市值仅为73亿元,剔除一家亏损企业,其他8家企业最近一年年末平均总资产为15.32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平均营业收入为10.34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平均扣非后净利润为1.64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各家企业平均营收增速为6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范围为5%-20%。
“由于科创板极高的关注度,不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科创板的概念股受到资金的追捧。从资金面看,概念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享受到高溢价。但从资产端来看,申报企业的规模、质量不匹配,容易引起市场剧烈波动。”付立春说道。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不应该对第一批企业过于苛责,市场应该包容各类企业。
华泰联合前保荐代表人王骥跃25日指出:“市场关注科创板首批申请公司质量是好事,由市场而不是监管部门来评价公司质量,本就是注册制的本意。(首批受理的)8家(企业)不能说惊艳,但也不是很差,还有公司拿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那是相当高含金量的奖项。首批定位基本都是符合的,监管申核定位与信披,该否就否,至于价格多少由市场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