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月30日,上证指数下跌0.72%,成交金额萎缩明显。创业板指数下跌1.03%。分析指出,近期部分个股业绩变脸后的连续跌停走势,以及长假期间海外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都制约了投资者的做多情绪,导致当前两市交投清淡、热点匮乏。
量能再度萎缩
30日,两市量能萎缩明显,上涨指数成交金额为1011亿元,为1月以来成交金额第二低,仅高于1月2日的975.9亿元。
与此同时,有别于前期盘面上的热点纷呈,昨日中信一级行业中仅房地产、国防军工板块小幅上涨,其余全线下跌,其中餐饮旅游、轻工制造等板块跌幅超2%。
“自2440点反弹以来,权重与题材股均累计一定涨幅,随着春节假期临近,资金落袋为安意愿较为强烈。”一市场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不过,北上资金并未停止流入A股的步伐。数据显示,1月30日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9.94亿元,虽然与前两周流入情况相比,力度有所放缓。但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北上资金共计流入A股520.24亿元,超过2018年5月508.51亿元的净买入金额,单月净买入金额创历史新高。
光大证券表示,2019年外资仍将对市场资金面产生重要影响,纳入三大指数预计吸引海外跟踪资金规模约4200亿元。其中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分别吸引跟踪资金3300亿、500亿和400亿元。
从近期盘面看,由于商誉减值,部分公司发布业绩下修公告后股价大幅下挫,这也加剧了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理,从而进一步制约市场的做多情绪。
“从行业结构上看,传媒、休闲服务、计算机、家用电器和医药生物的商誉规模占净资产的比重较高,尤其是传媒和休闲服务其占比超过20%,这些行业存在业绩变脸公司的概率相对较大。”联讯证券策略分析师廖宗魁提醒道。
整体来看,近期不仅题材股回落明显,前期的消费与金融品种也有所降温,蓝筹板块这两个交易日也只有地产板块在支撑大盘。
对此,国海证券策略研究指出,“无论是游资青睐的题材股还是北上资金持续看好的消费、金融股,在经历了短期的上涨之后均会进入相对沉寂期。”
节后仍有做多窗口
节前投资者无心恋战,那么节后的A股将如何演绎?通过梳理近期各大机构观点,春节后A股将重拾升势是大多数机构的看法。
首先,节后A股将面临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杨柳表示,“2月中旬将公布1月的社融、新增银行信贷等数据,在宽信用政策、基数效应、1月信贷占全年比重提升等影响下,1月中长期信贷数据有望较好。”
国金证券最新研报统计显示,以1月28日收盘价测算,2019年2月解禁规模是全年解禁压力相对较小的月份,环比下降43.73%,同比则减少46.70%。“从历史数据来看,解禁规模与减持金额存在正相关性,解禁市值较大的月份,二级市场减持压力往往较大。由于2月解禁规模较小,预计二级市场减持压力有所缓解”。
其次,多家机构按不同口径统计历年A股节后表现,均有或短或长的做多窗口。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燕翔表示,一般来讲,一季度前三个月当中至少有一个单月是上涨的,而2月的上涨概率最大。中信建投则表示,从节后情况来看,春节后两个交易日各行业大部分能够获得正的相对收益率。相比于节前效应,节后效应相对滞后,稳健超额收益出现在节后第三个和第五个交易日的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