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以及投资方向的预判,是经济学家开年绕不开的热门话题。对于今年的经济以及投资大势,各大券商首席分析师怎么看?记者近日梳理多家头部券商观点,试图从中找出线索。
财政大概率扩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地方政府的债券发行额度指标的下达,比往年有大幅度提前。往年要到四五月,今年明显地提早,这是财政扩张的信号。”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于1月16日在光大证券2019年年度策略会上表示。
彭文生表示,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逆周期调节。而金融周期下半场理想的宏观金融环境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在信用紧缩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放松配合财政扩张,尤其是减税导向的财政扩张是最佳政策组合。央行应该主动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增加货币投放。当前,这可能体现为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用由此释放的资金购买政府债券,支持财政扩张。
“这样的逆周期调节在方向上有利于稳定总需求,降低利率尤其是风险溢价,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关键是财政扩张的力度有多大。”彭文生认为。
2019年财政政策的积极性倾向,也得到多家券商认可。
“2019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体现在五个方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第一,赤字率相较2018年将上调;第二,加大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第三,有望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第四,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力度有望大幅增加;第五,广义赤字率有望提升至5%-6%,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有望回升至9%-10%,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在12%-13%。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2019年积极财政的理论空间主要包括三块:一是继续适度降费减税,优化税收结构;二是“堵偏门、开正门”,适度扩大预算内赤字规模;三是提高专项债新增限额,大力推广项目收益类专项债品种创新。
基建投资增速加快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主要考虑到基建投资增长在2018年上半年经历“断崖式”下跌后,政府于2018年7月起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预计基建投资从2018年的零增长回升至2019年5%-10%的同比增长。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基建投资仍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工具,预计未来基建增速有望出现反弹。”华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认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发展空间和现实需求,诸如水利设施、环境整治、中西部高铁高速公路建设等方向的基建,仍然是未来政策“补短板”的重要发展方向。
“基建投资的政策有了明显放松,现在核心矛盾是融资问题,即融资局部明显改善,但整体地方政府债务限制未有松动。”国泰君安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预计,2019年专项债额度为2万亿元左右。至于后续,中央政府是否会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尤其是通过融资平台的负债)是否会有大幅放松,总体可能性不高,除非经济发生极端事件。
根据当前政策动向,花长春认为,基建主力将是铁(地铁和高铁)、港口码头、电网(超高压输配电)、通信方面的5G相关的基础设施等。
中小创好于2018年
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的动向,可以为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那么,落到实处,2019年股民怎么投、投哪些更赚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