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
易纲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四家媒体联合采访,回应了货币政策、解决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等议题。
他表示,央行将着力缓解信贷供给的制约因素,着力提高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货币总量适度的同时,把功夫下在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上。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制约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信贷供需不平衡,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不匹配。相比起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民企的贷款成本更高、收益更低;而在去杠杆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也是民企、小微企业。
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落实好已宣布的降准措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就业和消费。
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2018年12月19日~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
对此,易纲表示,2018年人民银行就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措施,通过四次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提供了充裕的中长期流动性,基本有效传导到了实体经济。2018年无论是各项贷款还是普惠口径小微贷款都同比大幅多增,货币金融环境总体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人民银行于2019年1月4日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点,释放流动性1.5万亿元,1月下旬还将实施首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金融监管部门还推进了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完善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口径。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场利率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而减弱,反而是加大支持力度,体现了逆周期的调节。”易纲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对于如何把握松紧适度的“度”,易纲认为,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
如1月4日宣布的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并非大水漫灌。而M2(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应保持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同时,还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