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在隔夜美股大跌情况下,上证指数上涨0.16%,报收2597.97点,基建产业链品种走势较好。分析指出,虽然当前A股盈利增速仍面临惯性下行压力,但在政策底、估值底以及悄然探明的市场底支撑下,中长线配置价值尤为凸显。短期而言,市场仍在等待更为明朗的政策信号及金融环境改善迹象,期间可以关注机构性机会。
短线有所观望
上周以来,A股市场在逐渐收敛的三角形态中震荡。上周前三个交易日,指数振幅不大、成交低迷,而周四以来,指数成交与波动均有所放大,但依然没有脱离11月中旬以来的震荡收敛区域,背后显示出市场的观望情绪。
市场人士表示,本周市场将迎来重要会议以及美联储的今年最后一次利率决议,而后者为市场增添不确定性。当前短线资金的谨慎更多是基于右侧交易的确定性。
也有分析认为,11月经济数据的走弱,虽符合此前预期,但在短期内仍将对市场基本面和预期造成冲击,因此导致市场的观望心态。
“当前最大期待来自于政策端,市场等待超预期的政策出台、施行和见效,经济指标(实际利率、融资、投资等)的边际改善可以作为一个重点观测的对象。”山西证券策略团队表示。
总体上看,11月经济数据稳中有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9%,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升。
不过,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9%,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2%,新动能领域投资活跃,尤其是代表中高端制造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华鑫证券策略分析师汤峰表示,年内经济下滑的预期逐步得到经济数据的验证,虽然同全球相比6.5%左右的经济增速已经十分可观,但从高增长的增量经济期转换为存量经济期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经济改革的阵痛。这是当前压制风险偏好的最核心因素,也导致A股市场很难迎来持续性的增量资金流入。
运行状态已切换
虽然短线资金陷入观望状态,但市场的运行态势近期已经发生改变。
从2449点以来大盘走势看,指数自3587点以来的下跌趋势已经得到扭转,市场底探明之后,转而步入磨底阶段。
“进入10月中旬以后,在政策底催生下,A股迎来反弹行情,期间经历两个阶段。”一市场人士表示,第一个阶段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的快速反弹,表现为风险偏好明显修复,市值、反转等博弈类风格因子在反弹中领先;第二阶段是11月中旬至今的指数震荡收敛行情,风格因子互有涨跌。
“总的来看,虽然反弹行情出现了反复,但回调的低点逐次抬高,并没有明显破位,走势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于政策暖风的预期所带来风险偏好的抬升,以及市场底的确立。”上述市场人士分析称。
在财富证券策略分析师黄仁存看来,长期来看,A股整体的预期收益率及风险溢价回报已经接近底部水平。这个时点的A股大概率处于“震荡筑底”的阶段。
应该说底部探明与反转走强属于两个不同概念。从历次磨底经验看,期间往往经历反复震荡,周期也往往较长。
“从2012年A股磨底的经验来看,投资者对于系统性风险和长期增长问题的担忧,使得A股在底部时的波动较大。如果风险事件持续发酵,A股可能有继续下跌探底的风险。”财通证券策略分析师马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