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近日在2018中国民营企业高峰论坛上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协调指导、地方推动、市场各方响应的化解股票质押风险体系机制初步建立,二级市场急跌踩踏风险得到控制,为下一步纾困工作创造了时间窗口。下一步, 证监会将持续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体制机制改革。继续鼓励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结合民营企业诉求,研究扩大定向可转债适用范围和发行规模。
《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与此同时,招商策略最新研报也“不谋而合”地表示,2019年有五路资金将持续进入A股,股市资金供需两弱的格局或得到改善,预计资金持续流出的局面将在2019年实现扭转。2019年在成长股占优的环境下,主题大年可期。
各方积极应对股票质押风险
“7月,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上,对股票质押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做了专题部署。”孙念瑞表示,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证监会始终坚持底线思维,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施策。系统各派出机构坚持守土有责、分类施策,积极行动妥善解决大股东质押问题,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风险。
地方层面,孙念瑞介绍称,各地政府纷纷行动,多种途径驰援上市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深圳、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厦门等多地政府出台方案,成立救助基金总规模逾千亿。另一方面,孙念瑞表示,市场主体积极援助,筹资助力纾解质押风险。截至11月30日,已有31家证券公司完成协议签署,承诺出资规模累计达468亿元,其中18家证券公司的20只母计划及1只子计划已完成备案,实缴出资规模约341.41亿元。中国人寿发起设立保险业首只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目标总规模200亿元。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首单纾困专项债券成功发行,合计规模18亿元。与此同时,私募基金等各市场机构也主动加入疏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困难的队伍,拟筹资规模超过千亿。
在此过程中,孙念瑞强调,金融部门通力合作、指导协调,市场主体通过协商展期、补充担保等措施,暂缓强平和违约处置,化解市场踩踏急跌风险。此外,减持新规政策、平仓机制、司法诉讼程序等也发挥了风险缓释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8日,已有近60家上市公司的质押风险得到有效化解。截至12月初,今年以来通过证券公司实际违约处置的质押股票金额仅为98亿元,日均仅4000万元,与股票市场日均数千亿交易规模相比,强制平仓对二级市场影响很小,股指震荡盘跌的态势得以扭转。
继续鼓励基于产业整合的并购重组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管理部门协调指导、地方推动、市场各方响应的化解股票质押风险体系机制初步建立,二级市场急跌踩踏风险得到控制,为下一步纾困工作创造了时间窗口,营造了良好氛围。”孙念瑞表示,虽然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集中平仓带来的二级市场风险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融资到期能否还钱仍是2019年无法回避的问题。下一步仍要坚持问题导向,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