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关临近,*ST股也迎来保壳的关键时刻,面临生死大考的各家公司也纷纷各展拳脚以求安全过关。四季度以来,多家具有“保壳”压力的上市公司纷纷公告,拟出售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摘星脱帽”。不过,随着监管日渐完善,市场整体投机氛围下降,往年总能火爆一时的摘帽主题炒作今年大幅降温。
上市公司“保壳”忙
*ST双环11月27日发布公告,公司拟将持有重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轻盐集团与轻盐晟富。重组完成后,轻盐集团将持有重庆宜化51%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轻盐晟富将持有重庆宜化49%的股权,交易对方将以现金支付对价。本次交易的重庆宜化100%股权对价确定为26267.13万元,其中轻盐集团支付13396.24万元、轻盐晟富支付12870.89万元。
无独有偶,同样具有较大“保壳”压力的*ST皇台近日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欲将控股子公司甘肃唐之彩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出售给大股东上海厚丰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表示本次关联交易是公司整合葡萄酒业务及剥离不良资产的需要,可以减轻公司经营负担,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质量。
除了“卖卖卖”之外,寻求战略投资者入股、接受纾困资金援助等成为今年上市公司保壳的新方式。
比如*ST抚钢11月22日公告称,重整计划获得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债权分类方案、债权调整及受偿方案等。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为:以公司A股总股本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不超过5.72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转增不超过7.44亿股股票。与此同时,*ST抚钢资金面情况也得到改善。公司11月22日公告称,再次收到东北特钢集团赠予资金人民币2.1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已经累计收到东北特钢集团赠予资金5.1亿元。
“过关”手段朴实
值得玩味的是,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今年上市公司“保壳”手段大多比较朴实。以往市场反应比较强烈的通过高溢价收购外部资产、大金额不合理关联交易等情况变少。
“监管政策日趋完善,一些可能涉嫌违规的手段不敢用了,”民族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黄博对此评价道。
目前来看,监管部门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保壳”手段确实关注度较高。11月22日晚间,*ST蓝科公告称,针对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机械工业上海蓝亚石化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下称“蓝亚检测”)100%股权以2.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关联方国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机资产”)的事项,*ST蓝科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
国机资产为*ST蓝科控股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换言之,此次交易实际上是*ST蓝科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转让给控股股东。
另外,此次的交易公告显示,评估方法采用收益法,以2017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蓝亚检测净资产账面价格为1807.43万元,增值23192.58万元,增值率为1283.18%。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直接要求*ST蓝科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2018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进一步说明年末实施本次交易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考虑。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监管政策上来看,对于“垃圾股”比例较高的ST板块的持续高压监管效果已经逐步体现。一位长期和上市公司接触的股权投资人士就表示,*ST烯碳因为非标年报而退市之后,当前上市公司对于“保壳”手段相对谨慎,“毕竟就算在利润上过关,可能因为财报无法说服会计师而前功尽弃”。
“摘星脱帽”行情风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