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各项利好市场的政策频频推出,机构已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始频繁地走访调研上市公司。据统计,11月上半月机构调研了249家公司,仅为上月同期的6倍。当中,逾七成个股为中小创。而从相关公司所属行业看,机构青睐电子等四行业公司。
11月上半月机构“摸底”249股
11月份以来,A股市场走势有所好转,接受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加。数据显示,11月上半月(11月1日至15日),受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有249家,为上月同期39家的6倍。当中,接受了1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的有83家公司,较上月同期的8家增加了10倍。其中,兆易创新(603986)、万达电影(002739)、云南白药(000538)、立讯精密(002475)、洋河股份(002304)、博思软件(300525)、深南电路(002916)、宋城演艺(300144)这8家公司累计接受了超过50家机构的组团调研。数据显示,上述公司在上半月分别接受了218家、210家、147家、117家、78家、68家、59家及59家机构的组团调研。
此外,迈瑞医疗(300760)、海康威视(002415)、宏大爆破(002683)、东方雨虹(002271)、精测电子(300567)、天顺风能(002531)、美的集团(000333)、天赐材料(002709)、温氏股份(3000498)、新宙邦(300037)、飞荣达(300602)、捷佳伟创(300724)、博实股份(002698)和锐科激光(300747)这14家公司接受了超过30家机构的组团调研。
从调研机构的类型来看,券商调研最为广泛达到211家,即84.74%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有券商参与;基金公司调研142家,位列其后,参与了57.03%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阳光私募101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资稳健见长的保险公司和海外机构分别对63家和34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对于不同的调研机构,业内人士认为其背后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券商作为卖方机构,注重从调研中挖掘信息并加工分享给市场;而公私募机构等更注重调研带来的投资机会和直接的交易机会;保险和保险资管在当前注重通过调研寻找组合配置的对象;海外机构一直以来都是以长线投资和价值投资见长,其调研轨迹代表着市场上长线和稳定资金的布局思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市场上机构调研的组织形式、方式方法等相当多样,机构调研中既有流于形式的走马观花,也有扎扎实实地调研走访,投资者需要区分对待。总体而言,调研仍是基金机构等发现机会、排除风险的重要方法,机构调研的热门个股是当下机构化发展的市场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一般而言这些个股也更容易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偏爱电子等四行业
按所属行业(申万一级)来看,11月上半月公募基金调研的249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30家)、化工(26家)、医药生物(24家)、机械设备(21家)这4个行业中。此外,计算机、传媒、电气设备和轻工制造这行业也各有10家-20家的公司接受了机构调研。其他行业接受调研的公司不到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