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以来,“政策底”“估值底”逐渐明朗,为何股指仍然裹足不前,横亘在2650点一线?近期场外增量持续净流入参与布局,市场结构性分化为何反而愈加明显?大小盘股估值同处底部空间,又为何创业板走势开始频频占据上风?
对于这一连串市场发问,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就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来看,市场确实已经处在一个历史估值的底部区域。以估值修复为驱动力的反弹有望延续,但归根到底,随着外部不确定因素出现“阶段性缓和迹象”,压制市场风险偏好,令反弹一波三折的关键其实在于“A股企业盈利变化”。目前,短期修复进程过半,盈利变化亟待取代估值底,成为决定市场走向的核心因子。
估值底已明朗
本周四,A股市场早盘小幅平开之后,随着银行,保险等权重股的企稳回升,投资者做多信心提升,人民币兑美元再度升值,刺激券商,创投等前期热点板块再度走强,主板权重股以及中小创主流品种同步走强,带动两市股指全天稳步上扬。创业板市场反弹显著,重新成为活跃市场、衍生财富效应的领头羊。
从盘面看,虽然周四两市主板权重股以及中小创同步走强,一扫前期大小盘股“跷跷板”现象,显示场外资金逐步就同步做多达成共识,但总体而言,近来市场阶段性弹升并没有脱离超跌反弹的主逻辑。
当前,上证综指估值水平已经处在历史区间的底部位置。东兴证券统计了上证综指1994年和2002年至今周度PE所处的位置,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据介绍,1994年和2002年股票池所拟合出来的上证综指估值水平目前分别处在0.2%和0.4%分位上。对比当前上证综指PE,分别处在1994年和2002至今数据的9.5%和13.9%位置上。东兴证券认为,“上证综指后续的扩容导致估值水平上移,而实际上,上证综指的股指水平已经处在历史极低水平。”
与国际市场比较,尽管2018年美股、港股等也出现程度不等的下跌,导致估值水平大幅下修,但A股主要指数的市盈率仍然要低于美股、港股的历史分位。
山西证券也认为,恰恰是超跌因素成为推动近期市场修复上涨的关键。从最近几个交易日来看,目前市场风格偏向中小创,尤其是低价超跌股。个别热点板块或概念(以创投为首)中部分前期没有启动的个股都展现了一定的补涨需求。如本周二传媒板块突然兴起,放量冲高,也折射超跌行情的特征。
另外,近期监管层开始释放各种政策利好,主要集中在股市制度改革和提高民企融资能力方面,这些措施从市场情绪和基本面方面都有利于支撑股市的持续反弹。财通证券据此推测,在政策利好的催化下,前期下跌幅度较大、长期基本面较好、存在错杀可能性的成长股在未来一段时间股价可能会表现较好。
梳理数据可以发现,2018年1-10月,全部A股区间跌幅为22.64%,而创业板则高达71.17%,同期上证A股跌幅为16.84%。
向盈利底切换
当前,市场对于底部的讨论甚嚣尘上。主要股指前期相继创出阶段新低,更激发投资者追问——最近一轮拉升到底是不是中期反弹?市场拐点究竟何时到来?
对此,东吴证券表示,就反弹时间的规律性而言,基于近期的政策扶持力度及二季度以来市场的持续调整,此次始于10月19日的反弹是一波“吃饭行情”。结合经验判断,一波具备赚钱效应的反弹持续时间约30-40个交易日。具体来看,次新股指数作为A股风险偏好的有效衡量指标,参考2016年以来的四次市场反弹,次新主升浪的持续时间约30-40个交易日。因此,对本轮行情判断,11月仍是反弹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