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规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要做积极的、负责任的股东,支持所控股上市公司完善股份回购机制、依法实施股份回购,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上市公司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做强做优,努力做维护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表率。
有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结合此次《意见》的联合发布方包括国资委等因素来看,未来上市国有企业的回购情形有望进一步增加。
政策催化回购热情
今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对《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有关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定进行了专项修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某私募副总认为,上述《意见》的出台是对此次《公司法》修改后相关政策的延伸, 在《意见》发布后,上市公司回购的意愿会进一步增强,预计未来金融股、破净股等公司的回购力度会有所加大。
数据显示,政策的推动对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热情确有催化作用。据长城证券统计,今年已实施股份回购规模合计约329亿元,已实施股份回购的公司数量为853家,远超去年92亿元、565家的水平,其中今年9月以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力度有所加速。10月26日以来,股份回购预案数量更是显著增加。仅10月26日至10月31日这5天里,共有98家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预案公告,股份回购金额最多将达到135亿元。
那么哪些上市公司更有能力回购呢?一般来说,判断上市公司回购能力主要通过两大方面:资产情况、现金流情况。
安信证券日前发布研报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整体上市公司持有货币资金共计约9.5万亿,短期借款约5.3万亿,两者差额约4.2万亿,约占当前总市值的8.4%。其中,金融和地产类上市公司占比较大,剔除金融地产后其他上市公司的差额共计1.75万亿,约占当前总市值的5%。
截至2017年年报,整体上市公司拥有企业自由现金流4.2万亿。分行业看,银行和非银持有企业自由现金流较多,共计持有4.18万亿,石油石化、煤炭、食品饮料、通信、建筑、钢铁、建材、家电等也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地产、公用事业、电子、交运、电力设备等行业的自由现金流情况比较紧张。
另外,国盛证券表示,从近期主动式回购中各行业占比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主动式回购仍集中在医药、化工、机械等几个行业,各行业占比整体变化不大。
那么是不是所有股份回购都能扭转股价的跌势呢?安信证券指出,公司回购股份之后,其股价的涨跌情况不仅会受到回购金额大小、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等指标的影响,同时也与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经营业绩等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如果公司自身经营情况没有改善,那么从中长期来看,回购也无力挽回股价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