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上,中国向世界释放了怎样的改革与开放的信号?
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具体来看,在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共提出了五大新举措,包括中国将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共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与此同时,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习近平则提出了以“开放融通、创新引领、包容普惠”为核心的具体三点倡议。并且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因此“狂风骤雨”是不能掀翻的。
扩大进口空间
习近平指出,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中国将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
事实上,中国当前的消费市场正快速发展,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空间为扩大进口提供了足够的市场支撑。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超市”转变,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将突破40万亿大关,有望与美国持平甚至赶超,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伴随着政策的落地,中国当前巨大的市场空间,必然将推动海外企业掀起新一轮的中国发展潮,推动中国企业与世界市场迎来一次全面且深度的接轨。”张近东指出,这将是一次全球性的发展机遇。
为了激发进口潜力,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进一步扩大国内进口空间的政策推动下,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商务部研究员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商务部的预测是未来15年,中国将进口24万亿美元的商品,相较来看,这一目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说明中国开放的预设程度发生了改变,显然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原来的约束条件将会变得更加宽松,按照新的开放程度的预计,制度目标可能会更加积极一些。
“开放的力度更大,放宽的领域更多。”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扩大进口对当前的中国意味着将更加开放、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向国际市场释放出更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