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大幅调整之际,众多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以提振市场信心。“兜底式”倡议员工增持、高管以及重要股东增持等成为常规套路。仅10月18日晚,超过20家公司披露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及实施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近半数A股公司公布了股东的增持计划,披露增持计划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超过六成。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一轮“兜底式”倡议增持潮的效果看,员工实际增持数量有限。且期满后,披露倡议人是否履约的公司不多。
重要股东减持规模同样增长明显,今年以来减持金额同比增长两成。缓解资金压力、降低补充质押杠杆等成为股东减持的重要因素。
“兜底式”增持潮再起
近期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大股东倡议“兜底式”增持的公告。仅10月17日晚,就有7家公司发布类似公告,董事长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向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同时承诺兜底。
以东方雨虹为例,公司10月17日晚间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李卫国倡议,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公司股票。经公司证券部事先登记确认拟购买数量,并在2018年10月18日至2018年11月17日期间完成净买入东方雨虹股票,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且持有期间连续在东方雨虹履职,该等东方雨虹股票的收益归员工个人所有;若该等股票产生亏损,予以全额补偿。
部分公司在倡议书公告中指出,倡议人从未减持过公司股份,并积极参与增持。以旷达科技为例,公司10月17日晚间公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沈介良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书》。同时表示,公司于2010年12月7日上市至今,其从未减持过公司股票。且在公司股价低迷时,其本人及一致行动人旷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旷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续增持公司股票,积极维护公司股价稳定。
不少公司披露了“兜底式”增持的进展情况,但多数效果不尽如人意,员工增持规模整体较小。以美芝股份为例,公司10月17日晚间公告,董事长发出倡议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员工中共有23位员工在倡议买入期间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公司股票数量为16.41万股,增持总金额为338.12万元。
梳理发现,多数公司并未跟踪披露12个月持有期结束后,倡议人履约情况。而披露数据的公司,倡议人实际补偿金额不大。以安居宝为例,公司6月13日晚间公告了董事长兜底补偿完成情况,截至2018年6月8日,除辞职员工外,符合补偿条件的员工合计18人,需补偿金额合计100.53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兜底式”增持的后续进展情况,履行信披义务。2017年出现的“兜底式”增持潮,目前基本都已到期。但不少个股跌幅较大,不排除部分上市公司倡议人推迟或更改补偿时间。
近半公司披露增持计划
除了倡议员工增持,今年以来重要股东自己增持的情况也很普遍。10月18日晚,超过20家公司披露了重要股东的增持情况。
增持计划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今年以来1536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重要股东的增持计划,接近上市公司总量的一半。仅10月份以来,就有上百家公司披露了高管增持计划。而去年同期仅912家公司披露了增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