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他预计,今年冬季供暖季之前这一些互联互通都会通。依据目前的初步测算,从广东、华南地区,每天将会有超过3000万方天然气输送至华北。而依据去年冬季的天然气短缺状况,这一补充将会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冬季顶峰时期的天然气需求。
而在管道的互联互通之外,LNG接收站的投产也为今年的冬季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卓创资讯的国建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投运的LNG接收站共19座,从北到南分布在中国的沿海,接受能力共6160万吨/年,算上即将投产的接收站,今年内或将会有接近6400万吨/年的接受能力。
不过,一位央企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旗下所有LNG接收能力接近饱和,周转率超过60%,一旦冬季来临,必须加足马力全力接卸。“对于设备的压力来说还是很大的,所以要提前进行检修。”他说。
此外,被市场一致诟病的LNG接收站的垄断,也在近期悄然得到解决。就在昨天,中海油方面表示,中海油气电集团推出的首个对外公开的进口LNG窗口期产品,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成功拍卖。
经过二十多次竞价角逐,由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与龙口胜通能源有限公司联合竞得。据悉,该期船货预计于今年10月下旬到港粤东LNG接收站,提货时间窗口总计45天。
增加供应来源地多元化
尽管全球LNG市场供给面较为宽松,但今年上半年还是出现了非常快速的价格上涨,目前每百万英热单位的LNG价格突破12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没有来自美国的选项,意味着从亚太地区搜索可用现货资源的议价能力将会下降,而随着LNG市场的火热,今年冬季的价格有望再度上升至新高。
不过,中俄方面的管道天然气合作出现了新的进展。
9月12日,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AlexanderNovak)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的东方经济论坛上透露,中俄接近达成协议通过西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供气量约为年300亿立方米。
此前,一位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若西线项目能最终达成协议并按期投产,未来十年内,中俄天然气贸易量将超过700亿立方米。届时,俄罗斯继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供应国之后,又将成为中国天然气进口最大供应国。
东线天然气方面,据东线天然气项目部的人士透露,目前管道的建设进程已经过半,按照与俄方签订的协议来看,在2020年正式通气后每年将有40亿立方米进口量,之后逐年递增,至2024年达到80亿立方米。
在中俄天然气合作潜力得到深入挖掘之后,中国的天然气多元供应有望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