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预期落地,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逆周期因子”回归。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大涨,盘中一度涨逾900点,一举升破6.80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收报6.8190元,较周四夜盘收盘涨559点,上周五(8月17日)夜盘收报6.8760元;全天成交量308.93亿美元,较周四缩水34.59亿美元。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收盘报6.8049元,较周四纽约尾盘涨892点,盘中整体交投于6.8955-6.7991元区间;上周五(8月17日)纽约尾盘报6.8348元。
8月24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发布公告称,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基于自身对市场情况的判断,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目前,绝大多数中间价报价行已经对“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预计未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这是自今年1月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后,时隔7个月后逆周期因子再次重启。逆周期因子的回归,被看作是抵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贬值的“利器”。该消息一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便出现跳涨。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8月以来,受人民币持续贬值压力影响,宏观审慎的外汇管理政策密集出台:
1、8月3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此举在当下人民币贬值压力愈发加大的背景下,旨在抑制彼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打击跨境外汇套利。
2、8月16日,央行上海总部通知,鉴于近期离岸人民币价格波动较大,即日起,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简称FTU)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同时不得影响实体经济真实的跨境资金收付需求。
3、8月25日,逆周期因子重启。
在上述一连串抵抗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工具祭出后,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短期内几乎不可能破7,甚至还有望出现一波回升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