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弹两个交易日后,昨日两市再度回调。盘面中清晰展现出底部区域投资者的谨慎情绪。截至收盘,沪指回撤0.70%。分析人士表示,自3月下旬以来,两市历经长期调整背后主要是悲观情绪的宣泄。
分析认为,当前政策已经开始积极应对,而近期人民币止贬预期增强无疑提振了市场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种种迹象表明,不少资金已经逐步进场布局。数据显示,资金抄底步伐正在加速,随着估值空间跌幅收窄,配置机会也将越发明显。
两市缩量回撤
周三,两市主要股指再度回撤并伴随有成交量的急剧萎缩。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714.61点,下跌0.70%,成交985亿元;深证成指报8454.75点,下跌1.10%,成交1308亿元;创业板指报1439.55点,下跌1.20%。
这是沪指继2016年1月7日后再次成交未过千亿元。彼时沪指全天有效成交时间仅十余分钟,合计成交约800亿元。
盘面上,农业板块领涨,傲农生物、宏辉果蔬涨停。煤炭板块表现强势,云煤能源上涨4.23%。跌幅方面,5G概念领跌,会畅通讯、神宇股份等多股跌停。锂电池板块下挫,星源材质、美都能源跌停。网络安全、汽车零部件板块均跌幅靠前。
近两周两市实际交易情况表明,筑底进程显然仍在持续中。不过,历经此前两个交易日的反弹,空方情绪已被大幅释放。当前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流动性预期正在逐渐获得改善。上市公司景气度也依旧处于高位。因而后市情绪一旦稍加好转,反弹仍将延续。
从这一角度出发,投资者不妨把关注点从市场短期波动中转移出来,立足中长期视野,把握当下难得的配置窗口。种种迹象表明,估值进一步收缩后的部分超跌价值股,对于场外资金的吸引力也正在进一步增强。
近期海外资金和机构资金抄底的“步伐”正在加速,近日以来北上资金再现大额净流入,而主流保险机构亦在低位加仓A股,外资和险资的流入标的主要为大盘蓝筹股。不过从成交额来看,近几日成交额始终低迷,两市成交额自上周一以来始终未能超过3000亿元。
针对后市,华鑫证券表示,当前最大的不足在于两市量能并没有明显释放,后市仍需密切关注是否有补量行为的出现。否则,指数在进入短线压力位后大概率将反复,将难有趋势性波段行情。同时若短期内难以见到量能的放大,尤其量能如果还呈现出萎靡的状态,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则需防范指数的再次回撤。
调整后渐显入场机会
中金公司表示,上周按自由流通市值计算的A股市场日均换手率降至1.36%,创下近6年来新低。近十年来指标到达并低于该值的情况只发生过两次,分别对应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的欧债危机时的水平。在短端利率已经大幅下行、政策调整力度不断加码的背景下,股市出现这样的表现意味着投资者信心的严重匮乏。
此前国泰君安证券就曾表示,市场回调对情绪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估值与信心的匹配,通常所谓市场见底则意味着对于中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配置价值已经显现,对于趋势博弈投资者而言,后续负面因素冲击可能形成回调的恐慌已显著降低;其次在风险筹码的分散消化过后,市场上行过程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强势板块抱团形成筹码集中是必然的,而在此过程中也是筹码持有者风险偏好持续下降的过程,而在市场回调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寻找相对风险偏好更高者的过程。
股市短期是“投票器”,但长期更是“称重机”,特别是对于相对收益资金来说,悲观情绪释放下的超跌会带来结构上的机会,关键在于确定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