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三兵”后昨日上证指数缩量震荡,下跌0.07%,报收2903.65点,创业板指数上涨0.17%。盘面上,权重板块维持轮动格局,工程建设、钢铁板块较为强势,部分前期遭错杀医药股继续反扑。
分析指出,从近期市场运行看,大金融板块爆发稳定人心后,大基建板块崛起则激发出市场赚钱效应,指数由此形成放量三连阳走势。但在2900点大盘仍有震荡整固需求,权重板块的轮动格局短期将成为主旋律。
大基建激发赚钱效应
从上周五至本周三上证指数三连阳走势期间,量能逐级放大,增量资金入场意愿显著增强,背后催化剂则是大基建板块的强势爆发。
据数据显示,本周以来,成都路桥、山东路桥、重庆建工、腾达建设、正平股份、中国交建等个股累计涨幅超20%,分别为33.33%、29.40%、25.61%、25.23%、22.75%、20.58%。除此之外,西藏天路、龙元建设、四川路桥、中化岩土、北新路桥、中国铁建、杭萧钢构、中国建筑等个股涨幅也较为显著。
市场人士表示,本轮基建板块大涨原因在于资金面叠加宏观逻辑改善共振的结果。
最近一次大基建板块持续爆发还要追溯至2016年11月时,当时在中国建筑带领下,板块迎来一波单边上涨行情。受此影响,期间上证指数也是一路震荡上行。
国金证券分析师黄俊伟称,若以期间涨幅超40%计算,近10年来共有3个时间段,分别是2012年9月-2013年2月,2014年8月-2015年4月,2016年8月-2017年4月,持续时间分别为6、9、9个月。三个时段建筑蓝筹上涨期初算数平均估值(预期)分别为6.7、6.7、10倍,上涨期初建筑蓝筹估值均处于低估值状态。
至于本次大基建行情与前三次的异同,黄俊伟认为,本次上涨与2014年以及2016年行情有较大不同,2014年和2016年均有行业自身逻辑,但和2012年类似,都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另外,和2012年不同的是本轮建筑蓝筹上涨期初平均估值高出2012年期初约28%,且前三次建筑蓝筹上涨期初基金持仓比例平均分别为6.8%、2.8%、2.0%,但本轮上涨期初建筑蓝筹基金持仓比例仅0.9%,较低的基金持仓比例为后续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上证指数自7月6日触底以来,虽有反弹但力度有限,直到上周五才有所改观,先是银行等大金融板块企稳反弹成为“中流砥柱”,然后是大基建板块接力,期间穿插着钢铁、煤炭、建材、有色等其他权重板块的轮番上涨。市场做多人气也由此激发。
短期保持蓝筹轮动
近期无论是主力资金还是北上资金,流入态势都较为明显,这从大盘每日的成交量可以直观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医药板块受事件影响出现大跌,这也间接引发资金从涨幅较大的消费股中撤离,成为其他板块潜在的“增量资金”。
可以说,这几路资金左右了近期市场的风格偏好。数据显示,近4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达4.36%,而创业板指数涨幅为2.66%,“二八跷跷板”现象的再次发生,“买大”还是“买小”成各界投资人士的热议话题。
有分析人士直言,“回顾历史,有利于对现有行情的判断,权重股容易成为行情发动机,但很难整体成为绝对主角。在以往波段行情、抑或是牛市行情中,小盘股都是主角之一,而且小盘股涨幅也明显大于权重股。”
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权重股体量庞大,一旦启动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