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论背后大环境则是,市场仍处在底部震荡区域,虽已具备全面回暖基础,但难以出现逼空行情。政策预期引发场外资金入场,自然也影响到增量资金的选择。
“自6月下旬货币政策出现拐点后,财政政策出现拐点,紧信用的环境有望放松,构成宽货币宽信用的组合,有利于基建相关的周期股和金融地产。”方正证券分析师郭艳红表示,另一方面,周期股年初至今普遍跌幅较大,按行业划分,采掘、有色、机械下跌超过20%。从估值来看,目前周期板块估值水平均低于2000年以来平均值,部分行业处于历史底部,目前采掘、化工、钢铁的估值分别为1.18倍、1.87倍和1.31倍。2000年以来这三个行业估值平均值分别为2.77倍、2.7倍和1.7倍,最低值分别为1.14倍、1.49倍和0.68倍,采掘在历史底部估值附近,化工和历史底部估值相差已经不远。从业绩角度来看,部分周期行业,如化工、机械等行业中报业绩增速有所回升,钢铁行业多家公司业绩同比环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目前处于经济数据空窗期,经济虽然回落但定性为缓慢回落,短期难以证伪,且从高频数据来看,发电量保持不错增速,螺纹钢价格维持高位,后续将迎来政策和流动性主导的超跌反弹。
多因素支撑中长期慢牛
虽然7月份的反弹行情可能反复,但在上行收益远远大于下行风险的估值底阶段,投资者除了保持耐心之外,又该如何布局?
中长期看,东吴证券表示,当下A股已经具备长期慢牛起航的基础。从基本面来看,后工业化背景下,新一轮中周期悄然开启,在人力资本红利释放和政策不断催化的背景下,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均迎来质变性拐点,参考美国和日本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经验,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迎来长期慢牛是较为确信的。在基本面已经支持的背景下,A股也具备估值、流动性、资金面等要素配合。其一,前期恐慌式下跌致使估值加速见底;其二,流动性已经开始改善;其三,房地产长周期见顶驱动居民资产配置逐步转向权益、养老金入市、海外资金流入等三方面将为A股长期慢牛提供了增量资金支持。看好具备技术扩散性、发展可持续性和经济主导性等要素的方向,重点有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5G等方向。
郭艳红表示,自2010年以来,风格层面周期股跑输成长、消费以及金融,和指数走势基本持平。进一步地,除去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时期,从较短的周期来看,10个周期股跑赢其他风格的时间段中,只有3段处于经济下行时期,且每段时间均不超过2个月。因此,经济下行背景下周期股反弹仍然是超跌反弹,持续性不强,短期可关注钢铁、建材、有色。中期继续关注景气细分领域。一是,化工中的部分细分领域如石化产业链、农药等,原油供应偏紧,下游产品低库存,环保趋严,景气度较高,中报业绩有望继续超预期;二是,有色中成长属性的小金属品种,如动力电池高镍化需求的金属镍;三是,机械中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高端装备是制造业投资中增长最快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