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108家公司(不包括10家取消审核公司)的首发申请,58家获通过,过会率为53.7%,创近年新低。
专家认为,上半年A股IPO呈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审慎化特点,最大亮点是“重质不重量”,依法依规严格审查,谨慎审批。展望下半年,A股IPO审核将保持现有良好态势,继续“重质不重量”,严格保荐人责任,拓展穿透式审核,增强形式上的灵活性,总体“严谨穿透、积极向上”。同时,“带病”IPO企业撤回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券商严把关会成为常态。
“两低一高”特征明显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2018年上半年A股IPO “两低一高”特征明显,即过会率低、审核数量降低,门槛提高,新经济企业在IPO中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层“重质不重量”审核原则指引下,上半年IPO生态悄然生变,严把入口关态势进一步确立,监管层循序渐进打造多层次成熟资本市场体系的意图更加明晰。具体来看,在过会率降低、审核数量降低、新增申报企业数量下降的同时,“堰塞湖”水位大幅下降。
“2018年上半年A股IPO呈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审慎化特点。”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最大亮点是“重质不重量”,依法依规严格审查,谨慎审批。
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A股资本市场华北区主管合伙人童传江表示,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中国存托凭证相关规定颁布实施,以及从严的上市申请审核指引出台,将使A股市场从高度密集发行新股转型成为以质量为先的市场。与2017年相比,2018年前六个月,更多申请个案被否决,获得通过家数减少。长远来看,在更多备受瞩目和有质量的发行人支持下,资本市场更趋稳定。
保荐机构不能“只荐不保”
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监管层在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方面,更加注重将IPO审核关口前移,从源头上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保荐机构不能“只荐不保”,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带病申报”现象,有病养好了再来申报。
田利辉认为,既然实行保荐制度,就需要保荐人履行职责,防止企业“带病申报”,不能进行占位卡位的机会主义保荐行为。
“未来IPO审核关口前移将成为常态。”潘向东表示,这有利于对新股发审严格把关,特别是更加注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等问题。企业“带病申报”现象在IPO审核关口前移下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有利于实现严格追责。
潘向东认为,针对部分券商投行盲目抢进度卡位置、基础工作不扎实、申报材料质量不高等问题,将IPO审核关口前移,不仅有助于从源头上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而且有助于对问题多的保荐机构进行提醒或通报,纳入发行部诚信档案,还将提高保荐项目的标准和门槛。总之,在IPO审核进入发审委环节之前就有较高的把控要求,将进一步提高IPO效率,让优质公司早日上市,也为注册制的实施提前做好基础制度建设。